入春以来,市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2011年全市春耕生产所需农资正常供应。
一、全市化肥总需求及当前市场行情
按常年化肥用量预测,2011年全市春耕生产化肥总需求约24万吨,其中:尿素6万吨、碳铵9万吨、其他用肥9万吨,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吨,下降7.6%。当前,全市化肥市场行情:
一是销售下降。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销售化肥1.8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二是库存充足。截止2月15日,全市供销社化肥库存5.35万吨,同比上升4.8%。三是价格上涨。根据动态监测,目前除低含量复合肥购销价格分别下降6.6%、16.1%外,尿素、碳铵、磷肥、高含量复合肥等主要化肥购销价格上升幅度为4.6%至26.4%。其原因是:农资生产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加之运输成本、人工工资上涨的推动。
此外,农膜进销价格同比上升9.0%至12.7%。农药购销价格同比上涨5%至10%,库存货源充足,品种齐全。
二、主要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早在一月初,市供销社就专门发文要求全系统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利用已建的“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体系,搞好农业生产物资的购销调运,要求各销售网店全天候开门销售,敞开供应,并提供上门服务,做到农民随来随买,充分尊重农民的购买意愿,严禁搭配销售。要求供销社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全面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树立供销社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是千方百计组织货源,搞好农资调运和品种调剂。要求将各种适销对路的化肥下摆到基层网点,方便农民选购。积极开展预约订货、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活动。2010年底至今,全系统共组织开展农资下乡1481次,销售化肥44660吨;开展科技服务181240人次。
三是积极协调落实2011年度市级化肥农药储备。目前已落实全年5000吨碳铵、2000吨尿素、1300吨复合肥及60万元农药的市级储备任务和30万元的储备贴息计划。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向农民供应放心农资。对农资市场价格起伏进行监测,搞好农资市场动态监测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严格要求农资经营企业加强自律,模范遵守国家政策,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合格。积极配合质监局、工商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全市化肥供应趋势预测
在2009年国家取消化肥价格临时干预并放开经营渠道后,化肥价格波动频繁,起伏难料。据调查,目前除供销社农资经营企业进行了一定储备外,其他个体经销商基本无库存。如按大春需求的40%进行储备,全社会应存储近10万吨。根据全市供销社系统现有库存看,虽然有一定缺口,但当前化肥货源较充足,随着货源的陆续组织,若不出现异常情况,基本能确保市场的正常供应。但个别地方,如江油去年冬季天然气、柴油供应紧张,农资生产企业严重开工不足,汽车运输困难,影响批发企业调运和储备,化肥库存不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大调运力度,将会影响春耕生产,甚至会出现短期化肥脱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是大部分县市区的县级储备尚未建立,难以适应化肥价格、流通的全面放开形势,一旦市场供求紧张,将增大政府调控难度。因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尽快完善县市区化肥、农药淡季和救灾应急储备。
二是因化肥流通全面放开,市场不稳定性增大。在货源充足时,经营者相互杀价争客户,农民得利,经营者则优胜劣汰。在货源紧缺时,价格猛涨,经营者有货源就赚钱,但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市场可能陷入混乱。因此,建议政府健全淡储旺供、价格监督、市场秩序维护等调控机制。
三是全市高价值经济作物生产面积增加,加之今年早旱,发生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能性增大,建议各级政府和农资企业提前做好农药货源的组织和储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