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2-21  发稿编辑:景秀丽

       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国家确立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二是将一批城市群(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使中央和地方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有了更大共识和更一致的行动。三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正在被打破,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则已经确立,部分地区的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四是城镇化的速度比较快。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46.6%。五是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十分突出。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没有根本改变,伴随这一制度还产生了一系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别化待遇,这是阻碍我国城镇化的关键因素。
       其次,城镇化的相关政策缺乏协调性。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低,规划的随意性大。城市住房管理水平低,大量外来人口居住在违章建筑或群租居住。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致使大城市交通拥堵,生存环境恶化。与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劳动者劳动强度高、劳动时间长,严重影响城市经济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比起发达国家要低许多,这种情形严重制约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第三,土地制度的种种弊端在多方面限制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不彻底,农民没有可靠的土地财产权,以致农地转用的市场价格受到严重扭曲,过多的农地被占用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使农民也倾向于通过扩大宅基地来侵占耕地,造成稀缺的耕地资源被大量蚕食。
       第四,人口布局调整中长官意志严重,既伤害农民利益,又导致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农村兴起了迁村并居的热潮。尽管这项工作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有的地方操之过急,用长官意志取代经济规律,甚至不顾农民意愿强制农民集中居住。一些专业农户被集中安排住楼房后,影响了农业生产。一些集中居住小区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对脱离农业的农民缺乏吸引力,从长远看可能被废弃,最终导致资源浪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