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建设10周年以来,绵阳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积极发挥工商职能,努力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在“5.12”地震后,全市工商系统一手抓抗震救灾毫不放松,一手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毫不动摇;在灾后重建和应对金融危机中,各级工商部门把“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工商助力”作为工作主线,尽职尽责加强市场监管,尽心尽力服务经济发展。10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履职到位,在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效能和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家园恢复重建中稳步推进,树立了新形象,取得了新成绩。
立足发展,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各级工商部门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促进全市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
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继续完善三个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三通”措施,积极催生市场主体。全力支持实施“1+5”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促进“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123347户,内资企业23080户,外资企业393户。
企业融资通道全力畅通。继续畅通五种融资渠道,积极搭建银、保、企合作平台,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瓶颈。仅今年来,全市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84件,主债权金额达28.66亿元;股权出资登记32户,被担保债权金额18.6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认真落实“三个一律”和“非禁即入”的原则,积极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不断创新和深化服务理念,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行政指导制度和轻微违规的警示制度。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33.69亿元,增长20.6%,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
服务农村建设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努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主体,大力开展涉农合同指导、备案工作。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5户,有农村经纪人1022人、实现经纪总额1325万元。
商标品牌战略步伐加快。进一步扩大品牌覆盖范围,着力培育一批经得起市场检验、消费者认可、有着良好发展潜力的商标,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全市现有各类注册商标6598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34件,知名商标97件。
职能整合促进园区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战略决策,把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优势产业做强,让骨干企业做大,更好地发挥工业强市在“三个加快”中的主导作用。目前,全市13个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788户,工业集中度达66%,园区经济已成为绵阳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和支撑。
强化监管,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各级工商部门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责任”,切实发挥工商职能,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市场安全。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和食品监测力度,认真搞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仅今年来,全市共监测食品231个批次,立案查处37件,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6789公斤。
加强建材市场监管,为恢复重建保驾护航。各级工商部门一手抓市场供给,消费引导;一手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建材、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使建材市场呈现供给有序、质量过硬、价格稳定的良好局面。近三年来,先后查处建材经营违法案件300余件,查处不合格建材近700吨。
强化竞争执法工作,维护良好竞争环境。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规范物流市场及查处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近五年来,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00余件。
加大广告整治力度,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持续深入推进广告市场整治工作,切实抓好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的监管,重点整治不规范、乱张贴等问题。五年来,全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1300余件,责令停止发布有违法内容的广告上1000件。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传销,加强对直销企业的监管,维护直销市场秩序。近五年来,捣毁传销窝点50余处,立案查处传销案件10余件。
关注民生,竭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各级工商部门始终把消费维权作为“第一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真心实意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推进12315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12315受理、转办、反馈、综合分析和消费引导功能,继续开展12315“五进”活动,方便广大消费者就近投诉,及时有效地调解消费纠纷。仅今年来,全市受理消费者投诉1153件,解决1148件,处理率达99.8%,为消费者挽回损失52.9万元。
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采取加强政策支持、开展就业帮扶、搭建就业平台等措施,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劳动力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5年来,全系统先后对下岗失业人员持《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登记费、市管费及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约200万元。
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着力打好城区集贸市场集中整治战役,全力抓好城乡集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仅今年来,全系统清理占道经营摊位156个,规范座商归店622个,规范个体户亮照经营670户,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2709处,集中整治农贸市场276个,完成82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提升素质,大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各级工商部门坚持把提升素质作为“第一目标”,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树立工商崭新形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基层队伍切实加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大力推行了竞聘上岗,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工商所长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干部能力稳步提升。在开展争创“三满意”活动中,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办案能手”等活动。在干部交流培训活动中,市局与市中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干部交流学习的实施意见》,安排青年干部到法院培训学习;系统内各办案单位通过开展案件互评、业务骨干讲评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干部执法办案水平。
廉政建设逐步深化。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为龙头,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强化“三项权力”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在灾后重建监管中,推行了“三制一表”模式,跟踪监督重建项目的实施,确保人员、项目和资金安全。还大力推进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加大信访案件查处力度和效能问责力度,树立工商机关廉政自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