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见证北川禹里千年古镇重焕青春
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后不久,北川禹里乡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被淹。短短的时间里,这座千年古镇遭到地震和洪水的双重打击。当地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要,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大力推进重建工作。9月6日,记者冒雨走进北川禹里乡,宽阔漂亮的大街小巷到处是车来人往的忙碌场面,焕发着勃勃生机。
石泉街:街道宽阔又明亮
6日天刚亮,石泉街上一小吃店已开业,家住石牛村八组的罗天文大爷正坐着吃包子,他指着背篓里的新鲜蔬菜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地震前,石泉街是条土路,地震后更加破烂,是山东的援建者为我们修好了这条大马路。现在不管是走路还是开车,交通都方便多了。就算逢场天下雨,漩坪、开坪等地的老百姓都会来赶集,每次逢场我们卖菜都要赚50多元呢。”
上午11点过,在石泉街边某中药材铺面外,一名妇女正在白布上绣着“家和万事兴”5个大字。她叫范玉,在这条街上已居住了10多年,她告诉记者,以前这条街很烂,也没有路灯,晚上她不敢出门。现在不仅路修好了,还安上了明亮的路灯,她觉得非常高兴,再也不怕晚上出门了。
据了解,石泉街是北川禹里乡交通主干道,与302省道相贯通,是集商贸于一体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路全长1043米,宽12米,其中车道宽9米,两侧各设宽1.5米的人行道。沿涧江岸还设有380余米的混凝土挡墙,挡墙顶设有高1.2米的不锈钢护栏,道路照明采用27盏节能型路灯,供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等各种配套管线齐全。
红军老街 羌族特色购销旺
当日上午8点过,极具羌族特色的红军老街上,大多数店铺都已开门营业,整条街绵延600多米,有大小商铺近200家,餐饮、服装、日用品、美容美发、练歌房等应有尽有。1个多小时后,这条街道已是人头攒动,购销两旺。据乡干部小刘介绍,这里的商铺大部分是震后灾区群众在此新开的。来自该乡望江村的刘期刚、张红梅夫妇在这条街上开了家超市,他们说:“1楼的超市生意还不错,2、3楼还有8个房间作为旅馆,时常客满。如今,9岁的儿子刘昊也转入了新建的禹里乡小学上学,日子越过越顺畅。”
在红军老街一旅馆打工的王华是禹里乡青石村人,她说:“地震后,街上的变化很大,房子修得比以前好,路也宽了许多。我每天干完活,都要到街上去走走看看。大城市有的歌厅、网吧、美发店,这条街都有,在这里打工,我一点也不觉得闷。”
据了解,红军老街在地震中受损,县乡两级政府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实施“保留老街、修旧复旧”的加固方案。据了解,为更好保护这条老街,乡上正积极做着挖掘民族特色、提升文化品牌的工作。
公路 绝大部分已通车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经重建,今年5月全面通车的北松(北川至松潘)公路,该乡慈竹村40岁的高文武坐在公路边上自家新建成的漂亮门面房里,说:“如今铺上了水泥路,灰尘少多了,我们才敢在路边建新房。住在这里交通便捷,我们过得很开心。”
据北川禹里乡党委书记席增斌介绍,“5·12”特大地震后,禹里乡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被淹,因各种原因,重建步伐滞后。但当地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要,鼓起勇气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大力推进重建工作。如今,该乡境内20公里长的北茂公路(北川到茂县)、15公里长的北松公路、石泉路、石纽路等已全部通车。
目前,禹里这个连接北川关内外的千年重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图为禹里红军老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