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近日出台《关于确保实现2010年全市经济工作开门红的实施意见》,要求牢牢抓住投资和产业两个着力点,确保今年首季经济实现"开门红"。一季度我市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00亿元,增长19.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增长17%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同比继续实现正增长。
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加快推进续建项目建设,争取春节期间不停工。强力推进新开工项目,做到早开工、早建设,确保一季度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1亿元、增长20%以上。
加快工业提速增效。千方百计实现全市工业现有产能,鼓励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千方百计扩大产能。尽快形成新增产能,对2009年竣工投产的100个工业项目,加强跟踪,强化服务,确保尽快达产。不断扩大投资,力争一季度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45个,确保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增长30%。
促进服务业发展。扎实抓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精心组织主题促销活动,扩大节日消费。大力宣传促销,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搞好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推进农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小春田管和大春备耕,搞好生产资料的调剂调运和储备。做好关爱农民工工作,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重点抓好西博会等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跟踪落实,一季度分赴各援建省市开展一次招商推介活动。大力促进区域合作发展,主动融入成都都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区,推进成德绵经济发展一体化。
《意见》提出了“开门红”保障措施:强化要素保障,狠抓电力供应保障,加强天然气供应协调。强化资金保障,突出政策激励,安排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年产值10亿元以上、增长28%以上的骨干企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的重点企业,增长4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自营出口增长20%以上的生产型企业等四类企业一季度用电补贴。(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