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聚焦中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6-14  发稿编辑:刘庆


    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密集出台。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效率之高,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规划的出台旨在破解哪些难题?规划的实施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


    汽车:行业上水平 消费得实惠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月14日审议通过。


    出台背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车市在经历了连续9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后,在2008年出现下滑。


   规划看点:“在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时刻,规划无论对汽车制造商,还是汽车经销商,无论对城市,还是农村的汽车消费者,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国内汽车业界普遍认为。


    “在发展速度缓慢的时候应该调整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


    钢铁: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契机


    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月14日审议通过。


    出台背景:中国目前有大小钢铁企业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约70家。钢企数量太多,产业集中度太低。


    规划看点:“规划给身处困境的中国钢铁业尤其是大型钢企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有关钢铁专家认为,规划在“振兴”之前加上了“调整”二字,说明中央更强调的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认为,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的钢铁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国家应抓住整个行业“落潮”之机,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纺织:未来三年欲达到三大目标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4日审议通过。


    出台背景:金融危机使中国纺织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部分企业陷入困境,但与此同时,占行业数量三分之一的优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规划看点:规划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表示,规划的出台有利于纺织行业恢复增长,将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并未改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面。未来三年,中国纺织行业欲达到的三大目标是: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长速度,纺织工业生产保持13%的年均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20%的年均增长。如果这三大目标都能实现,将为中国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


    装备制造:大力推进装备自主化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4日审议通过。


    出台背景:中国在发电设备、重型设备制造等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大型石化通用设备、高档数控机床、高档大型工程机械等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规划看点:装备自主化不仅关系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事实上,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已提出“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宋晓刚表示,规划明确指出推进装备自主化,实际上就是要求国内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船舶:加快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1日审议通过。


    出台背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与第一大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方面,尤其是配套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规划看点:规划不仅有助于中国造船业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针对中国船舶工业存在的大而不强问题,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加快中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步伐。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认为,振兴规划提出的加强技术改造等措施,奠定了造船业的未来调整基调,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升级和增强整体竞争力。


    电子信息:助推中国彩电工业转型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