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作为典型丘区农业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一主三化三加强”和“三个加快”统领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思想的解放、产业的发展、环境的优化推动梓潼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解放思想。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县情的再思考、再认识。梓潼工业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口岸和科技优势缺乏是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但是,梓潼具有人少地多、农副产品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要促进梓潼科学发展,就必须认准优势、抓住优势、用好优势,深刻认识发展中存在的差距,深入探讨思想、作风和发展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在“实践”二字上下功夫,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昂扬向上,真正树立发展观念、开放观念和奉献理念,以思想的解放和作风的转变,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是要科学规划。搞好灾后重建和产业发展,科学规划是关键。要立足县情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找准发展突破口,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地一抓到底。梓潼在灾后重建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集中、节约用地”原则,有效地将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减灾安居行动有机结合,适当做到居住分散的要向交通主干道集中,邻近乡镇场镇的要向乡镇场镇集中,高山社要按照自然流域就近适当向平坝地区集中,有产业的要适当向产业加工地集中。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基础、产业特色、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因素,按照打造川西北民居特色和“一线一景、一乡一品、一村一色”的要求,将农房重建和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适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努力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
三是要强攻产业。产业兴、百业旺。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强攻产业,依托优势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依托优势企业不断延长产品链,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梓潼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狠抓农业八大基地建设,不断探索完善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从山下到山上的立体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的梯次结构,在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上狠下功夫,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稳定。在工业产业发展方面,坚持以七大支柱产业打造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形成依托优势资源基地化生产——依托龙头企业集约化加工——实现工农产品不断增值——促进工农相融互动、发展壮大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紧紧把握打造“川陕甘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契机,坚持“山、水、城、人”合一的理念,充分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昌文化、三国文化、古柏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内涵,不断优化旅游软硬环境,不断强化旅游包装、宣传和营销,着力把七曲山风景区打造成中国西部儒家文化圣地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是要优化环境。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梓潼将环境的打造和优化作为开放搞活、提高效能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创造勇于干事的用人环境、敢于干事的责任环境、优质服务的政务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快捷办事的管理环境,大力弘扬风清正气,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环境保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