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辽宁省驻安县对口支援指挥部总指挥张征:情到深处成大爱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5-17  发稿编辑:刘庆

    2008年6月初,我作为辽宁援建安县队伍中的一员,来到了安县灾区。在灾区一年对口支援的日子里,我目睹了大地震给同胞们造成的巨大创伤,看到了在大灾面前中国人的坚强不屈、团结互助,体会到了为灾区百姓做点实事时,那种情到深处成大爱的喜悦和欣慰。


    2008年6月2日下午,我带领来自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锦州6市工会系统的35名同志和6辆新面包车、6部电影放映机,身着印有“辽蜀同心,共建家园”的统一服装,从沈阳市出发,前往安县灾区。


    6月4日下午2时,我们在途经五省一市,行程近3000公里后,赶到了安县县城。当天的气温近四十度,但大家仍然立即奔赴安县6个受灾较重的灾区群众安置点放映电影。回到驻地帐篷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时。在那段日子里,几乎天天都有余震。有的放映点在山区,放映车每天都要经过滑坡路段,还面临着堰塞湖水位上涨的危险。我们所住的帐篷像蒸笼,白天浑身冒汗,酷暑难耐;晚上蚊虫叮咬,难以入睡。一些同志因为水土不服,生病了也不愿意休息。


    我们从沈阳带来了20部影片,包括《走出西柏坡》、《太行山上》、《离开雷锋的日子》、《美丽的大脚》等优秀影片。仅一个月,就有来自辽宁的53名同志,驾着7辆放映车,行驶5万余公里,为灾区放映电影200余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放映任务结束后,我们将价值近百万元的车辆和电影机全部捐赠给灾区,让我们培训的23名当地放映员继续为大家服务,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放映队。


    8月19日,我被任命为辽宁省驻安县对口支援指挥部总指挥,开始带领指挥部的其他4名同志,全面开展对口援建安县的工作。


    在灾后第一个严冬来临之际,辽宁投入2240万元,将所需的14万床棉被和14万件棉大衣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组织4个省内企业考察团,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指导安县企业恢复生产、开展合资合作,与华晨集团等4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最近,华晨集团投资15亿元的合作项目,将落户辽安工业园区。


    在帮助安县农房重建过程中,辽宁省投入近6亿元。指挥部又组织了40名专家,在安县巡回指导农民建房,监督工程质量;组织了近300人次的专家,对安县的损毁房屋、病险水库、桥梁和隧道进行检测。建立了指挥部与安县县委、县政府联动机制,由我牵头,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连续召开了十几次联合推进会。目前,援建项目已开工26个。同时,根据安县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提出了辽宁援建项目三年滚动实施计划,形成了投资40亿元左右的恢复重建项目库。


    将近一年来,辽宁援建队伍在安州大地山乡里安营扎寨。一幢幢崭新的农房建起来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修起来了,一座座结实的公共建筑立起来了。乡亲们住进新房里脸上绽开了笑容,温总理来安县视察时,脸上也有了笑容。


    去年11月16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地处高寒地带的茶坪乡,看到仓库里棉衣、棉被、菜油、大米等过冬物资十分充足。群众告诉总理,辽宁省为山区群众每家每户按人头发放棉衣、棉被。总理握着我的手高兴地说:“当地干部和群众高度赞扬辽宁的援建工作,你们抓得好、抓得实、抓得有成效。”我十分感动,向总理汇报说:“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中央交办的对口援建任务高度重视,我们辽宁有44个县,我们将安县作为第45个县,当做自家人一样相待,举全省之力帮助安县重建家园,辽宁援建正在加大力度,争取提前完成中央交给的援建任务。”总理听后点点头,对我说:“你们的想法符合中央的精神,援建工作要争取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与总理的短暂接触,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总理把群众的衣食住行挂在心上,对辽宁援建工作的肯定和赞许,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绵阳日报记者  田明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