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仅就四川省2009年 87所高校将有毕业生28.18万人,是历年来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研究生1.82万人,本科生12.93万人,专科(含高职)生13.43万人。由于目前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许多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也纷纷减少雇员的人数,社会上的就业岗位随之减少。由于我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弱于沿海地区,再加上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国家的巨额投资,在建筑建材等行业将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就业群体中,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势,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上都略胜一筹。据悉,四川省政府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提出将力争实现2009届毕业生就业23万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绵阳市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2月23日起举行了大中专毕业生迎春双选周活动。"双选周"受到大中专毕业生的极大关注,据初步统计,23日当天就有4000余人竞聘2000多个岗位,1400余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我市现在处于灾后重建时期,不少用人单位都有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与往年相比还有所增加,且多为我市的中小型企业,行业涉及餐饮酒店、建筑、保险、生产、软件、服务等多个方面。其中对营销类人员的需求最大,占现场岗位总量的7成,也有技术、行政等方面的需求。
目前,许多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都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主动降低工资标准顺利实现就业。他们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如今就业形式很不乐观,摆正心态非常重要。绵阳某高校一女生介绍说,现在班上的同学现在分成了几种,有了工作意向的占20%,考研的有20%,40%的同学打算考公务员,还有个别同学有创业的想法。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对沿海企业影响较大。但是灾后重建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也很明显。面对这种形势,我市还将于3月2日至8日举行春季网络招聘大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怎样的大学生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与建议:
1.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建议认知社会,认知市场,认知自己,补充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
2.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职业,以及行业和地域。
3.“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招聘时可能更趋于保守。先就业还是先择业没有先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4.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深入、有效的沟通。在学习之余应多接触社会,多参与实际,多了解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
5.大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更要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
6.在大学时期要经常看看学校的招聘会。在有危机意识的同时,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会懂得自己需要补充学习什么。
7.面对应聘,不仅要学会用第一印象打动招聘方,更要学会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把自己不同的优点和特点进行介绍。
8.要了解自己毕业的学校的优点,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优点,要了解本系成功的毕业生情况,在应聘中提及,可以突出自己的综合优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