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民政局“5.12”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在“5.12”特大地震灾害面前,绵阳民政部门的干部职工勇敢担当重任,千方百计,竭尽所能发挥部门职能,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发扬“孺子牛”精神,在查灾核灾、紧急救援和安置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处理遇难者遗体、保障“三孤”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困难群众生活、组织和接收社会捐赠、灾后农房和福利设施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工作中,勇挑重担,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不辱使命,在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等方面,谱写着一曲曲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时代壮歌。
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绵阳市民政局战绩突出,被民政部记“集体一等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震救灾模范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灾难是一场突击考试——在山崩地裂的巨大灾难考验中,绵阳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关键时刻,他们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
“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绵阳市民政局快速作出反应,半小时内就启动了救灾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市各地民政部门紧急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迅速建立了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指挥部,并组派工作组驻扎北川、平武等极重灾区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现场指导。连夜对救灾储备物资进行了清理,并及时将274顶帐篷、300床棉被、3000余件衣服送到市区医院和福利院等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并报送灾情和全市民政部门抗震救灾信息,争取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绵阳的大量援助。
震后当晚,绵阳市民政局领导就带队奔赴各县市区,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并连夜向市上报告查灾情况;组织力量驻扎重灾区,协调抗震救灾工作,协同完成查灾核灾;组织人员分别赴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和其他区县督促指导灾情核查和统计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准确掌握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损毁、财产损失等灾情资料和全市民政事业单位的受损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灾难后,大量遇难者遗体需要民政部门去处理。绵阳市民政局从涪城、游仙、三台、盐亭、梓潼等区县抽调了14名工作人员,赶赴北川、平武协调指导当地遗体就地深埋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市内殡仪馆加班加点紧急做好遇难人员尸体火化,并积极协调附近各市州民政部门提供援助,共同做好尸体火化处理工作。
灾难是一所学校——在安置受灾群众,接收和分配救灾物资的过程中,绵阳民政部门的干部职工做到了心底无私,他们不仅接收爱,而且还把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爱传播到灾区的乡乡村村
市民政局认真做好救灾物资的接收和发放工作,一是从省民政厅争取了救灾帐篷355748顶,食品13000件、饮用水45000件和衣物74000件、棉被105000件等救灾物资,缓解了救灾物资紧缺的燃煤之急;二是认真履行接收政府和社会捐赠职能,积极配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供给保障社会捐赠组”做好捐赠物资的接收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市慈善协会的作用募集救灾资金,并按要求全额转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筹安排。
灾难是一次精神升华——地震可能会摧毁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斗志,绵阳民政部门和大家一起,自强不息,为重建美好家园而奋斗
“5·12”地震灾害造成全市9个县市区、286个乡镇(街道)、521.7万人受灾,需重建农房45万多户,需加固维修农房79万多户,市民政局一是反复组织对农房毁损情况调查和核实,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积极向省民政厅汇报争取农房建设补助资金,以解决群众建房和维修的资金困难。三是加强农房重建的监督检查,保证政策的及时到位。
市民政局采取保住房、保衣被、保生活的方式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一是分组深入乡、村、组、户了解受灾群众过冬需求,建立过冬台帐;二是帮助指导灾区及群众加快农房重建、农房维修加固、就地取材搭建过渡房和调剂板房资源;三是多方筹集棉被464942床,棉衣裤340326件套,电热毯13000床,暖手壶21600个,让受灾群众这个冬天不会冷。
市民政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无房户住房、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灾后紧急救援、民政项目恢复重建等八项惠民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户,纳入了低保。对农村困难群众和城镇困难群众实施了医疗救助。对农村特困无房(危房)户住房建设给予补助。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已完成48所敬老院的建设任务,新增床位2717张。同时编制了全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政项目规划,已批准确定了我市恢复重建民政项目4220个,面积206万平方米。目前已动工99个,年底前可开工项目118个,明年3月前可开工项目4003个。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已经深深地植入民政人的脑海,在“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半年多时间里,绵阳民政人更是把为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服务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灾后重建和促进和谐正在民政工作中有力推进。
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下认真落实受灾群众安置,积极采取临时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安置、永久性安置、伤病员安置和“三孤”人员安置的形式妥善安置全市受灾群众,重点落实了“三无”、“三孤”人员的安置救助政策。一是争取大量民政救灾帐蓬,安置60万受灾群众;二是利用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重点安置了灾害中暂时与亲人失去联系的老人和儿童;三是对军干所、福利院中居住的特殊对象,及时组织进行了疏散妥善安置;四是对全市近16万套活动板房的入住和管理进行了协调和完善;五是及时兑现政策,按时为250万人发放救助金和救济粮。同时,按照规定认真落实了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落实了自建过渡房、农村自建永久性住房、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等政策;六是组织市救助站并协调受灾县,积极做好全市因灾受伤赴外地就医返乡的2300多名伤病员和2500多名陪护人员的接收工作。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