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绵阳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进一步部署我市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工作,市委书记谭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要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准确把握当前我市灾后重建面临的新形势,在继续抓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主题,增强发展意识,抓住发展重点,创新发展举措,以一流的发展业绩推动绵阳走在全省灾后重建的前列。
谭力在讲话中首先通报了我市遭受“9·24”洪涝泥石流灾害情况。在“9·24”洪涝泥石流灾害中,我市9个县市区、130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迅速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抢险救灾工作,使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及时排除。目前,受灾群众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受灾物质保障充足、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下一步,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及时抢修受损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谭力指出,自恢复重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永久性农房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截至9月30日,已开工建设270658户,建成15808户。今年春节前,除北川县城外的受灾群众都能住进永久性住房过冬。
谭力指出,在抢险救灾后续工作有序推进、安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灾后重建;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有效地破解当前经济面临的难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迅速夺回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在继续抓好抢险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主题,增强发展意识,抓住发展重点,创新发展举措,迅速在全市掀起加快发展的热潮,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谭力说,特大地震后,绵阳经济严重滑坡,产业受损严重,基础设施恢复难度大,部分群众依赖思想重,维稳压力大,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面对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谭力要求,全市上下要着眼发展抓重建,吹响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号角。从10月份开始,全市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各项工作要走在全省灾后重建的前列。一是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新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项目,包装一批项目,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要素保障。二是要着力提升重建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又好又快推进永久性农房建设,抓规划、上水平,坚持“小集中”,严把质量关。要加快恢复和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特别是生猪养殖要成为农户的最大产业,成为绵阳农业的品牌。要加快恢复农田水利设施,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加快城市危房处理,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步伐,重塑绵阳城市形象。四是要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恢复与发展。要重振旅游经济,大力发展金融业,搞好商贸流通恢复经营,恢复和促进房地产业发展。五是要突出功能恢复提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提升档次和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掀起高潮,全面动工。六是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努力改善民生。要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七是努力确保群众安全,大力推进防灾减灾和生态重建。要加强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防治,继续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
谭力指出,在灾后重建中加快绵阳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切实抓好第四季度各项工作,从10月份开始在全市迅速掀起加快发展的高潮。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加强督察、强化监管。全市上下统一意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推动我市灾后重建又好又快开展,努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