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大有作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10-06 发稿编辑:
现在的问题是,在欧美、日本经济景气下行时期,高度外向的中国经济还能不能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现在有一种舆论,似乎说通货膨胀也好、景气收缩也好,都是全球性的,所以谁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水涨船高、水落船低。我们至少不完全同意这个舆论:通货膨胀和景气收缩固然有全球趋势的影响,但并不意味每个国家只能被动跟随、无所作为。以通胀为例,全球通胀抬头是事实,国际高油价高粮价的冲击也是事实,但在同样的全球环境里,各国通胀率从津巴布韦的百分之几百万到日本的百分之二,天上地下大有差别,这正说明一个国家能够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在全球趋势的影响下有所作为、趋利避害。
中国有条件争取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首先,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这一点让全世界都羡慕。由于人口数量全球第一,加上近年居民收入增长很快,因此中国的国内市场扩展很强劲。国际市场的需求我们也许无从左右,但国内需求是中国自己的经济政策直接可以起作用的。特别是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增加居民家庭收入的份额,还能释放非常可观的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量。如果国内市场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为外需服务的制造业转向对内将大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有做不完的生意。
供给方面的潜力也很巨大。这一点,通过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中这里那里的“瓶颈”就不难发现。比如很多地方供电不足,难道不代表增长的潜力?广东的东莞,受国际市场影响那么严重,很多中小企业关闭或歇业,但供电还是不足,开门的工厂每周还是只能“开三停四”,在断电的日子里,还要靠小柴油机发电。但这些工厂还有订单,成本虽然升得很急,但还可以撑下去。由此看来,在管住货币的前提下,恰当调整比价关系、松动价格干预的范围和强度,也可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幅员辽阔,地方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隐藏着增长的潜力。目前沿海出口部门比较困难,因为人民币升值、美国欧洲市场下行、国内通胀、成本压力和贷款从紧接踵而来,一时化解的难度很大。但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在近年已有很大改进,发展的“软件”——观念、政府服务和产业配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正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目标地区。目前浙江的温州、台州,以及广东的东莞和深圳,到处是国内其他地区来的“招商团”。中国企业转到越南和印度的也有,但最大量的产业转移,还是发生在国内。产业转移带动了国内投资的增长。
国际的高油价和高粮价,险中也有机会。例如中国的能源消费中70%是煤。所以我们也许对140美元/桶的油价没办法,但增加煤炭供给的潜力还是不小的。国内粮价比国际市场低了那么多,如果有管理地扩大一部分出口,当下世界市场的高粮价就能成为刺激中国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推动力。说中国耕地紧张是事实,但还有很多耕地没有好好种也是事实,一个成因就是粮价刺激不够。当前国际粮价的形势,对中国增加粮食生产有值得利用的机会。
以上分析表明,未来的中国经济,具备了在全球景气下行的环境里争取独善其身的客观条件。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取决于中国能不能把各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因此,基于冷静分析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没有改变”,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中国经济可以大有作为。(摘自《时事报告》2008.9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