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群英荟萃。9月24日,为深入贯彻《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受灾地区和对口支援省(市)高效对接,体制创新、开放合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由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绵阳市场信息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 灾后重建对口支援信息交流专家论坛”在新华饭店成功召开。来自我市10余个行业系统近7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部分专家发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刚、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肖平凡、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廷永、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忠明亲临论坛并发表讲话。原绵阳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薛金厚、原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廷云等老领导亲临现场并祝贺论坛成功召开。这次论坛是在汶川大地震后,我市恢复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举办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自绵阳各大媒体及驻绵各新闻机构全力跟踪论坛动态。
论坛由绵阳市场信息协会会长许登祥主持,《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主编傅伯岩致欢迎辞,人民银行安县支行行长李旭府、西南财大天府学院院长助理吕峻闽、绵阳市装饰装修协会会长石凤珍、绵阳市商务协会会长欧斯科、江油职校校长郭汉祥分别做了发言。
“5.12汶川大地震,给绵阳市造成了极其惨烈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为帮助重灾区恢复重建,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由中东部的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重灾县(市)。绵阳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平武、安县和江油分别由山东、河北、辽宁和河南对口援建。同时,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内受灾轻的达州、南充、内江、资阳4市对口支援游仙、梓潼、盐亭和三台。各对口支援的省、市分别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带着各省、市广大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绵阳,为绵阳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援。如何搞好援建双方的对接、实现援建双方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目前我市应充分考虑的首要问题。
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傅伯岩:在信息时代或者说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知识、财富和战略资源。信息作为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是新生的伟大力量。解决信息对称、做好信息公开、善于发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和资金流的重要作用,是在新的时代必须具备的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此方法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汶川大地震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刚:信息公开是“5.12”大地震赢得抗震救灾胜利的关键所在,九州体育场的临时广播站,每天播放寻人启示1300余次,为寻找亲人起到重要作用,从5月13日至6月29日,登记报道的记者多达1200余名,境外媒体100多家,及时、准确的把地震和抗震救灾的真实画面传送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全球华人的同胞之情和民族团结,也赢得了外国政府的同情和支持。
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肖平凡:5.12大地震,对我市旅游、房产、金融、卫生、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带来冲击,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这次论坛是难得的一次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契机。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廷永认为,如何实现对口支援灾区重建的有效对接,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对口支援的承接工作;三、创新工作机制,为对口支援提供保障。
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忠明:5.12大地震使我市遭受惨重损失,死亡失踪234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30多亿元,作为文化新闻出版机关,当前要抓好的三件大事即:一、发挥行业优势,推进灾后重建;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规划;三、区别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抚慰。
人民银行安县支行行长李旭府认为:做好灾后重建,要抓住金融这个“牛鼻子”,金融一活,全盘皆活。既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竭泽而渔,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和可持续原则,从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要把金融安全和金融长远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改善投资环境、深化金融意识理念、建立健全财税、金融、产业、就业相整合的投融资协作机制,构建灾后信贷投入风险分散机制是当务之急。
绵阳市场信息协会会长:市场信息协会是讲政治、讲诚信的一个组织,是我市多年的先进民间团体,得到了市宣传、民政、文化新闻等各系统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协会表示衷心感谢,我们将以论坛为契机,继续为灾后重建努力奋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