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加强农村价格监管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8-24  发稿编辑:

          我市农村价格监管与服务现状

          绵阳市下辖6县、1市、2区和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有276个乡镇(含办事处),有3673个行政村,有人口5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4.77万人,幅员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现有物价工作人员152人,其中各县(市、区、科学城)107人。目前,全市只有涪城区物价局在乡镇设有3个农村物价工作管理站,其余县(市、区)均无此机构。因此,农村价格监管与服务自然成了鞭长莫及,农村乡镇集贸市场价格秩序,商店的明码标价、涉农收费等价格监管与服务,存在着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有的价格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这是当前农村价格监管与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極待加强。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价格(收费)杠杆的作用,积极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村活动,解决价格监管与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以价格手段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价格监管与服务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确立目标:让农民和市民平等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性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遇期,作为政府的价格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价格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是价格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通过惠民政策让农民和市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针对目前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价格问题,诸如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就医、子女上学存在切实困难,城乡居民用电同网不同价;农村市场价格秩序混乱、价格监管缺位和不到位现象,价格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让惠农政策真正成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研究惠农政策:在价格政策上更多向“三农”倾斜。首先,要做好农产品价格保护工作。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切实解决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出台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放开放活农产品价格,真正体现由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的形成。根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适当扩大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的范围,建立重要农产品的战略储备制度,在“绿箱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要进行必要和有效调控,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继续坚持向化肥生产厂派驻价格监督员制度,以保证农资价格的相对稳定,避免其对农民增收的制约作用。其次,要通过价格手段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配合有关部门筹集电网改造资金,以保证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工作的落实,有条件的区市县可试行农村工商业用电同网同价。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水价,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建议通过减免水资源费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毛渠系硬化的投入,改善农村水利设施,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三,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结合农村医疗体制改革,落实药品降价的措施,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统一配送药制度,真正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兄弟能够看得起病。继续巩固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健全农村教育收费监督机制。要真正把农村中小学免收学费的政策落到实处,防止反弹,切实减轻农民子女上学的负担,清理不合理的收费,在助学贷款方面作适当的倾斜。同时,制定进城定居的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收费政策。


            建立护农机制:建立城乡互动长效机制。要强化涉农价格的监管,建立县、乡、村三级价格监管网络,加大涉农收费和农村市场的价格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市、县价格主管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对涉农价格、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涉农收费的年度审核工作,继续巩固涉农收费公示制度,扩大农村市场明码标价普及率,解决农村物价监管的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把物价监管工作延伸到集镇、村、社。要主动收集开发农产品成本、收益、价格信息,通过价格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向农民进行信息传导,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体会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实惠。价格手段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调节手段,也应该成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措施,以确保农民稳步增收。
             县级物价部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级 物价部门人少、工作面宽、任务繁重。如三台物价局现有物价人员14人,属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140多万人,全县乡镇和办事处116个,近1000个行政村。因此,在贯彻执行各项物价政策是否全面落实,没有专门人员和精力负责农村物价监督管理工作,物价政策不能全面落实。乡镇和办事处的物价监督工作不能到位,监督检查面宽量大,多数只是价格举报投诉,才能到现场查处,监督检查存在死角。
农村价格监管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村物价监督网络建设问题,由于机构人员不落实,受经费不落实限制,有的建立起来了,经费没有保证,也不能长期稳定下去。农村物价监管工作,没有较好地发挥监管人员的职能作用,大多数县根本就没有建立农村义务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因此,农村物价监督管理和检查存在死角。
农村价格信息服务,由于财政经费不到位,乡镇信息传递设备缺乏,信息交流手段落后,乡镇一级价格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对措施及建议
           1、建立乡镇价格监督服务网络,在乡镇配备价格监督机构人员,解决必要办公条件,切实解决乡镇物价工作不到位、缺位的问题。

            2、县级物价部门应专门设立农村物价管理机构人员。
            3、物价部门工作经费要从上到下、统筹考虑,从政策上解决经费困难的问题。
            4、农村价格信息服务工作要从必要设备、服务手段、经费等方面加以解决,从而达到快捷高效的价格信息服务。
          5、加强物价部门自身队伍建设,提升物价工作整体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