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番感天动地的生死较量,这是一次礼赞人性的爱心接力,这是一曲彰显红盾本色的英雄赞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永远被凝固的黑色瞬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紧邻汶川的绵阳地动山摇,房屋垮塌,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在过去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绵阳市工商系统1000余名干部职工强忍失去亲人、同事的悲痛,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各级领导临危不乱,抢救生命争分夺秒,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实践着红盾卫士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省工商局李柏云局长对绵阳工商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批示:绵阳工商部门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加强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事迹感人。
临危不乱 指挥有力
5月12日14时40分,市局机关办公楼前的人民公园广场上,劫后余生的人们惊魂未定,刚从办公楼跑出的市工商局局长邓开培一边安排从局办公楼、从市行政服务中心撤离出的干部职工转移至安全地带,一边召集局领导班子成员商议紧急应对措施,尽快了解全市工商系统受灾情况。随后,市局领导班子不停地给各局打电话,可反复拨打,北川不通,平武不通,市内外均不通......班子全体成员心急如焚,焦虑万分。
当得知北川县受灾的信息后,邓开培和副局长蒲泽富驱车急赴北川,可由于山体滑坡阻塞道路,他们被迫返回。当得知有北川局干部住进医院的消息后,他们奔跑于城区各大医院寻找。在四○四医院,他们找到了北川局的三名干部,知道了该局受灾的具体情况。市局迅速组织30名青年干部赶赴北川救援, 邓开培及时向省局汇报了灾情。
5月13日凌晨,省工商局李柏云局长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来到绵阳,亲切看望了受伤住院的干部,并作出重要指示。柏云局长走后,市局领导班子在城区临园干道边,就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研究。天刚亮,彻夜未眠的邓开培就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召开"坝坝会",传达柏云局长重要指示,通报北川、安县及江油等局受灾情况,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了由局分管领导负责的应急救援组、市场监管组、后勤保障组及综合协调组等工作机构。为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力保灾后市场稳定,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市局先后制定了《关于立即启动市场监管应急预案的紧急通知》、《关于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分管领导带领工作组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一线,市场、商店、一个个灾民安置点都闪耀着工商干部临危不乱的执法身影。
5月13日中午,市局领导班子在了解北川、平武局道路阻断后,他们就直奔其他几个县市区局。在江油局临时办公点邓开培看到干部们手抄的通告和赶制的标语后,明确提出三点要求:要全力抗灾自救,尽量减少损失;要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各级领导、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投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安县局杨纯忠副局长看到职工宿舍楼严重损毁,有的干部失去亲人后仍战斗在救灾一线,他说:“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江油金轮市场上,蒲泽富副局长要求工商干部必须着装巡查,保证12315畅通,积极组织、鼓励广大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组织商品货源、保障市场供应,确保食品安全……
情倾灾民 维护稳定
地震发生后,尽管绵阳工商系统遭受重创,可市局指挥部却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在积极抗灾自救的同时,要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要为灾区群众着想;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平武局南坝工商所李勇同志奋不顾身、勇救他人的英雄事迹,唱响北川局擂鼓工商所刘国跃在灾难中喊出“我们穿制服,我们代表政府!”的最强音,筑起更多象安县局周兆明在沸水镇建成的爱心工商救助站,让“抗震救灾,工商与你同行”响彻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从5月14日开始,绵阳市北川、平武等重灾区幸存群众被陆续转移安置到九洲体育馆,市工商局30多天来昼夜承担700多位受灾群众的服务工作至今。由局领导带班、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悉心做好受灾群众资料登记、救灾物质发放等工作,鼓励安慰灾民,让他们燃起新的希望,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井然有序,受到受灾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大灾之后防大疫,市工商局奉市政府指令对重灾区北川县城开展卫生防疫督查。在杨纯忠和机关党委书记李奎身先士卒带领下,工商干部冒险深入北川县城废墟和擂鼓、桂溪、陈家坝等乡镇,仔细核对、查看,及时与驻县防疫工作组交换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在督查过程中,防疫区刺鼻的气味常常使他们眼泪直流,可他们全然不顾,还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进乡镇、入村社宣传卫生防疫知识。
为保证灾区救灾工作积极有序开展,市政府成立了物资运输保障组织机构,市工商局负责发往灾区救灾物资的押运工作,确保及时安全地将食品、帐篷、石灰等急需用品安全运往灾区。经检支队石永坚等人在一次押运食品到北川时,车辆陷入泥潭中无法前进,道路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并且时有强烈余震发生,他们只好喝一口矿泉水啃一口方便面在原地等待援助。后半夜,在过往部队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此次运输任务。至今,共押运物资350吨,38车次,遍及北川、安县、江油各乡镇。
5月30日,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加剧。按照市政府安排,市工商局负责协助丰谷镇2万余名群众疏散、安置工作。副局长姜定辉带领8名工商干部扶老携幼,帮助受灾群众步行1.5公里到安置点。随后,他组织十几名工商干部帮助200多经营户把市场内的商品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排除了利尔化工厂一批危化品存在的险情。工商干部与撤离群众同吃同住十余天,直至堰塞湖险情解除。与此同时,工商部门还担负起唐家山堰塞湖撤离20万人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城区各局迅速抽调干部100人组成巡查组,对73处群众安置点内的食品和其他商品的质量、价格进行严格检查。撤离群众和乡镇领导对工商部门赞不绝口:“工商部门在此次疏散撤离行动中尽职尽责,巡查、守夜、走访,工作耐心细致,让群众安心。”
履职尽责 强化监管
面对未曾经历的严峻挑战和牵涉面广的复杂局面,如何在自救之后坚定地承担起维护灾区市场秩序、保障百姓消费安全的责任,考验着工商干部。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在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牢记工商监管使命,确保灾区市场稳定,全力支持灾后重建。
5月14日,副局长蒲泽富带队到城区鼓楼、御营等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了解情况、部署监管工作。要求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禁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发生;要积极倡导经营户多途径组织货源,确保市场供应;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搞好市场巡查,坚决杜绝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
各局紧急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生产经营,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安县局动员场镇居民以车为门市、以帐篷为铺面、搭建简易棚等方式恢复营业。江油局及时为5户灾后陷入困境的企业补办营业执照,为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市工商局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灾后首家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于6月10日在高新区普明寺前街开业,另外3个灾后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也初具规模,很快便可投入使用。全系统将方便食品、帐篷、塑料布等商品经营作为当前重点监管对象,在各级新闻媒体和各类市场、主要街道发出守法经营通告,要求广大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以次充好、哄抬物价和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自地震以来,全系统已发放卫生防疫宣传资料6000余份,查处市场经营违法行为116件,案值32.88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民以食为天,大灾之后,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尤为重要。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坚持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食品日常监管工作机制,督促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严格执行索证索票等制度,严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严禁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全系统在消费集中的场所和灾民安置点设立了30个“抗震救灾12315受理点”及工商服务站,方便广大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和咨询服务。充分利用省局调配的快速检测车和所有的快速检测设备,抓好方便食品、瓶装水、饮料、面食品、肉制品、食用油等产品的检测,同时积极配合省局抽查各类商品。地震以来,全系统已快速检测食品628组(批),初筛不合格食品17组,203公斤,并积极配合省局抽查食品、日化用品等110个批次。同时,还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保障灾后食品安全。自5月12日以来,全系统检查食品市场、商场及超市4650余个,检查食品经营户23000余户,立案35件,查处违法食品1163公斤。
大爱无声,红盾有情。绵阳市工商系统在这场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用无私的爱心和无畏的行动,诠释了“红盾卫士”的真正含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