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期四天的政协第五届绵阳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27日上午在绵州大剧院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政协第五届绵阳市委员会副主席、常委人事调整安排。赵欣、蹇洪秀、王瑜不再担任政协第五届绵阳市委员会副主席。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补选陈友学、文久喜、沈其霖为政协第五届绵阳市委员会副主席。此次会议收到提案291件,立案272件。其中集体提案32件,个人或联名提案259件,参与提案的委员达938人次。在提案审查会议上,市政协提案委将291件提案按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体育,民主法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及民族宗教统战等四大类别,根据《政协绵阳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了会期初审,272件提案被立案,立案率达93%,作意见处理转有关部门研究处理的19件。
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他们对民生、三农、教育等群众所关注的焦点、热点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做好卫生公益事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雷百灵等委员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只有从源头上抓起,未病先防,让老百姓身心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或将疾病控制在轻浅阶段,这才是缓解看病难、药费贵的根本措施。要做到这些,群众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卫生常识,通过掌握卫生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因此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群众树立健康就是财富的意识,从源头上抓起,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左上歧等委员认为,从数量上看,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劳务增收,单靠数量增加明显不现实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务经济就逐渐会从农民增收的指标中减少乃至消失。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提升外输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培训,使他们具备就业、创业的能力,更有效地转移到二、三产业。要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工程,多渠道、多角度培训外输人员,让他们都拥有一技之长。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工作,使我市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劳务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将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全市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产业。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邹光友委员认为,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带动更多农民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出产业样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改善投资环境,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就投资发展环境问题,刘岳猛、苗伟等委员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要督促各级政府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在提高招商引资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避免资源浪费。要创造机遇,为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张钧等委员认为,作为绵阳工业经济“参天大树”的长虹、九洲等企业,要尽量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支持其做强做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特别要注重完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绵阳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委员们还对行政执法、市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及旅游、教育、交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艾尚林委员建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加快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步伐;重视文化建设,提升科技城“软实力”。李京平委员建议,挖掘、包装李白、大禹、嫘祖等我市境内历史文化名人,进一步壮大我市旅游产业。凌云委员建议,注重培育与壮大区域专业市场,着力打造川西北物流商贸中心。罗显荣委员建议,把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纳入今年市上的民生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市民搭乘公交的意识。
委员们围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为阔步走在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新征程的前列,实现绵阳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