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绵阳市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放演习。绵阳军分区参谋长时义清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周鸣主持。演习分防空警报试鸣放和人防机动指挥通信演练,演习结束后市人防办(民防局)党组成员开展了人防(民防)知识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路口开设人防(民防)知识服务点,并向民防书屋赠送了宣传手册及宣传画。整个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演练过程市民反映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自1999年第一次统一试鸣以来,我市已经连续14年进行防空警报鸣放演习。全市防空警报器从最初的不到30台增加到现在的百余台,设备性能和应变能力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预警报知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固定与移动相结合 城区警报全域覆盖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防空警报的覆盖面也不断拓宽。市人防办(民防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装备了一批固定式、车载式警报设备,基本建成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警报预警系统。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已经安装了固定警报器50余台,并全部实现无线统控,配备车载机动警报器4台(另有10台在建中),基本实现了城区警报全覆盖,构建起了全时报警、全域报警、多手段报警的防空防灾预警体系。
新增语音播报系统 警报信息更易识别。
警报试鸣前,市政府通过报刊、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网络等载体发出通告。基于部分市民对鸣响的防空警报类型及传达的信息并不知情,一旦出现灾情或重大事件,难以辨别警报可能影响逃生,今年,市人防办(民防局)对城区人防警报器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在部分警报器系统中增加了语音播报软件,工作人员在总控室说话,声音就会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警报器中,再由警报器传播出去。通过语音播报,告知鸣响的类型、内容及要注意的事项,更加方便市民聆听识别。
广泛普及人防知识 市民国防观念增强
“忘战必危”,有备才能无患。为扩大人防(民防)影响力,我市充分利用“国际民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在人民公园、火炬广场等主要公共场所举行大型人防(民防)宣传活动,利用“9.18”加强防空警报试鸣演习,依托“五进入”活动坚持送人防(民防)知识进社区、进党校、进工地等,并每年与媒体联办专栏,利用灯箱广告设置标识标牌等形式,加强人防(民防)知识宣传,有效提高市民对人防(民防)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
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 警报向灾区乡镇延伸
把人民防空警报向基层,尤其是地震灾区延伸,是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服务民生、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市人防办(民防局)坚持“长期准备,重在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扎实推进“六个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个万人以上乡镇全部安装了一套以上警报报知系统,覆盖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市人防办(民防局)还在北川擂鼓镇,安县千佛镇、高川乡泉水村,三台三元镇,江油雁门镇等地质灾害易发乡镇、村各安装了一套警报系统,今年,还将向其他重灾区乡镇延伸。
针对我市新的城市格局,市人防办(民防局)科学编制城市及万人以上乡镇(街道)警报建设规划,加大警报建设力度,落实安装场地,落实设备管理责任人,加强设备管理维护,提高警报音响的覆盖率和鸣响率。同时,加强已建警报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要求各警报设置单位落实警报的日常维管工作,确保防空警报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实现警报控制中心与上级的互联互通,提高防空防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经过近些年的大力发展,基层乡镇人民防空警报建设逐年递增,已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分布面广的警报网。(绵阳市人防办(民防局)综合科 王发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