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南山街道四举措抓好社区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25  发稿编辑:景秀丽

       南山街道按照“一支一特、一居一品”的工作思路,坚持走标准化、制度化、服务型、创新型建设道路,形成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社区建设工作局面。
 

       一、坚持走标准化建设道路,促进社区提档升级。一是提高社区阵地水平。街道借力文明城市创建,采取街道出资和开展共驻共建、千名干部进社区和对口帮扶活动的办法,全面整合社区资源,改善办公条件,强化社区服务。2010年挤出10万元资金,将御营新村第一、三社区居委一楼出租门面收回,装修改建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重新装修南塔路社区,增添了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和环境。今年,又针对西河路社区星级社区创建,新购办公用房近200平方米,拟为御营新村第三社区新购办公用房100平方米。二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突出“抓书记、书记抓”,不断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选拔成为社区带头人。强化社区干部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强化社区干部绩效管理考核,激发创业活力。目前8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平均年龄为43岁,大专以上学历9人,“一肩挑”达75%。三是保障社区活动经费。按照每个社区3万元的标准划拨社区办公经费,对收缴党费实行城市社区全额返还,整合资源“造血”,采取开发社区自身阵地、争取市政公共资源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经费保障体系。
 

       二、坚持走制度化建设道路,促进社区规范运行。一是健全社区民主议事机制。建立完善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基层、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规范“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办事公开”,构建社区支委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监委会“三委”运行机制,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社区维稳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动员鼓励居民自治小组、业委会、群众文化团队、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矛盾化解和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建立治安防范分级管理机制,整合社区警力和各单位辅警力量、物业保安、灵活就业人员队伍等综治资源,在社区、居民区、住宅小区三个层面,分别组建治安巡查队,建立治安防范日常检查、通报、整改等工作制度,构筑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全覆盖网络,促进社会稳定。三是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严格“三会一课”,推行党员“星级评定”,实行党员重大事项及外出报告机制,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走服务型建设道路,促进社区职能转变。一是强化服务理念。始终把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社区服务,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管理、服务促进管理”的理念,坚持“思想感情零距离,为民办事零差错”的目标。二是转变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三六”工作法:
       民意“六必知”——走进千家万户交朋友。一是生活困难家庭需求情况必知;二是群体性矛盾、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必知;三是影响社区环境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的突出问题必知;四是群众近期反映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必知;五是每月辖区党员数量变化和社区家庭婚育情况必知;六是社区和单位共驻共建资源情况必知。
       困难“六必访”——想尽千方百计解忧难。一是灾后重建户必访;二是破产改制企业困难户必访;三是大病重病困难户必访;四是高龄独居老人必访;五是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人员必访;六是劳模、优抚对象、困难党员必访。
       服务“六必做”——不怕千辛万苦办实事。一是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和谐的事必做;二是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的事必做;三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事必做;四是保障居民合法权益的事必做;五是优化社区软硬环境的事必做;六是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的事必做。
       从小事着手、利益着眼、细节着力,提升服务意识,针对不同的群体确定服务方式,对居民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对低保对象提供生活保障和扶贫济困服务,对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三是优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五个中心”、“四个工作站”的为民服务功能,通过整合社区现有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成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进社区各类机构互联互动,推动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实现“便民服务一体化”,使惠民事宜真正做到由“慢”变“捷”,由“繁”变“简”。四是丰富服务载体。利用“坝坝会、坝坝宴、坝坝课、坝坝健身”等活动,谈百家事、听千家言,做百家饭、吃和谐宴,居民上课、文明生活,扭秧歌,唱红歌,真正睦邻友好、互助和谐。
 

       四、坚持走创新型建设道路,促进社区特色鲜明。一是探索区域化党建格局。撤销原御营第一党总支部和第二党总支部,整合御营一、二、三、四社区内各级党组织,成立南山街道御营新村联合党委,对辖区内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实现了社区党建由“条块分割”向“整体联动”转变、党建资源由“分散隔离”向“有效统筹”转变、社区服务由“随意机动”向“规范长效”转变,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和各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打造“一支一特、一居一品”。将特色社区建设目标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促使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提炼社区精神,打造特色社区。御营一社区针对面积大、单位和人员多的特点,就紧紧围绕班子建设突出“强”,社区服务体现“细”,为民解难强调“情”,社区创建重在“和”的着力点进行建设打造;御营二社区以巩固和提升老先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铜头、铁嘴、飞毛腿”特色社区建设,力求社区各项工作锦上添花,再创辉煌;御营三社区以“邻里互助、社区关爱”为建设宗旨,通过创建特色社区把淡漠的邻里感情逐渐拉近,为社区居民生活增添更多亲情的味道,为社区居民搭建起一个邻里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互述亲情的平台,激发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真情;西河路社区围绕“居民困难六必访,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居民需求六必知,搭建社区群众信息桥,居民服务六必做,铸牢和谐社会民生桥”的“西河三桥”主题,全力打造新时期全方位、广覆盖、精细化服务型星级特色社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