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4-11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一季度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三台县全县财税部门紧紧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准确把握县委“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为主线,努力培植财源,全力强化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全县的财税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一季度财政总收入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圆满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
       截止3月底,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9437万元,同比增长38.95%,为“开门红”目标2.75亿元的107.04%,为预算9.67亿元的30.44%,为奋斗目标11亿元的26.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42万元,同比增长35.05%,为“开门红”目标1.19亿元的112.5%,为预算3.61亿元的36.96%,为奋斗目标3.94亿元的33.86%;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局完成4091万元,同比增长6.2%,为“开门红”目标的79.44%;地税局完成12777万元,同比增长65.10%,为“开门红”目标的119.41%;财政局完成12569万元,同比增长31%,为“开门红”目标的107.89%。
 

       游仙区林权改革助农增收
       作为全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游仙区加快实施包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及处置权、收益权为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全区已全面完成47万亩林地的确权工作。游仙区以林权改革为基础,放活商品林经营管理,引进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食用油料林等经济林木基地,以及林下种养殖、生态旅游、绿化苗木等配套产业,让以前只长树的山林还‘长钱’,让荒坡也能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林地确权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大大激发了群众耕山致富的积极性,推动了以林地流转、经济林种植促山林增效。
       目前,游仙已引入大千林业、华欧油橄榄、麒麟果协、白家寨核桃协会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30余家,仅去年就新增基地面积15000亩,实现林农同比增收7%。大量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也使以前不起眼的荒山变得越来越抢手。据了解,根据不同区位及设施条件,游仙林地租金已由原最低时每亩5元/年提高到每亩40元/年,近郊最高甚至可达每亩300元/年。当地农民就近为承包业主打工,还能挣到每天30-60元不等的工钱。
       林业开发投入大、周期长,是一项考眼光、比实力、拼耐心的产业。进军林业的业主多是经营有成的企业家,他们按抓工业的理念抓林业,讲投入产出,讲回报周期,讲品牌效益,讲企业文化……不少精明的业主不仅止步于“栽树摘果”,他们同时开发以林下种养殖为特色的立体林业,形成“林—果—菜(经济作物)—生态禽畜”的产业链条。清明小长假,作为我市首个“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老龙山上,桃红梨白、春意盎然,1.3万各地游客游乐花间、休闲林下。据了解,分布老龙山的21家星级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00万元。
       为解决村民们在种植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经验不足问题,祥瑞林业牵头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委托经营、收益分成的发展模式。目前,合作社已有会员580户,通过业主租种加林地入股,寨子山生态林业复合开发面积将达到5千至上万亩,并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景,速生林、观景林、林下养殖业态互补,短中长期收益梯次见效的发展模式,形成业主与林农共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长的局面。
       林改以前,游仙几乎没有成片林产业基地。随着灾后重建及国家对生态建设投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发展信心加倍激活。仅去年,游仙就撬动和吸纳企业、业主、林农及社会资金投入约2215万元发展林业产业,同比增加86%,新增林产业基地面积1.5万亩。今年,游仙百亩以上林业开发业主由去年的18个猛增至30个,新增林业基地面积可达1.8万亩。
       林改以前,游仙林业产业除传统的蚕桑及梨桃柑桔等经果林外,品种单一,效益低下。引进业主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敏锐的市场眼光。目前,以大千林业、联谊木业等企业为龙头的巨桉、桤木、杨树等工业原料林基地,以祥瑞生态林业、德隆星公司、白家寨核桃协会等为龙头的元宝树、核桃等木本油料林基地均已形成万亩以上规模;通过仙龙、易之境等园林企业带动的花卉苗木产业也方兴未艾,全区建苗木基地32个,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去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蓝莓、青梅、油橄榄等经济价值高、产业链条长的“新鲜”树种也在游仙生根壮大,拓开山林间新的致富路径。
       林改以前,由于产权不明晰,各地对林业投入极少,群众也难以指望能从树上摘下“金果果”。林改后,群众可以得到林地租金、务工收入,或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林地入股,共享林业开发红利。“以前寨子山也是个大林场,当地农民廉价租下来种柑桔、桃树等普通果木,由于舍不得投入,果林只好懒种懒管靠天吃饭。几年下来,业主基本没啥赢利,山上还杂草丛生。”柏林镇洛水村支部书记杨兰珍介绍说,自从祥瑞林业入驻后,村民们看到了自家林地的巨大价值。去年,公司已先期为林地业主支付了100万元租金;农民帮业主植树管树,还可以每天挣到40-60元不等的工钱,一年下来通过务工又要挣上100万。
       “十一五”期间,游仙以低效林改造、欧投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工程建设为依托,以林果、花卉种苗、林产加工、生态旅游、蚕桑、野生动物养殖等产业为重点,辖区发展涉林企业71家,去年实现林业总产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6.7%,大大高于全区3.3%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平均增幅。
 

       高新区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2009年10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原高新技术开发区防灾减灾工业园以及河边镇、磨家镇、永兴镇部分区域作为高新区新区,以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增强高新区工业发展后劲。新区开建以来,高新区围绕新区建设实行“点对点”跟踪服务,全面协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拆迁安置、社会稳定等工作,大大加快了新区建设步伐。
       编织交通网,盘活10平方公里土地。1号干道和2号干道是新区的两条大动脉,1号干道全长4.3公里,横贯永兴、磨家、河边三镇,是连接防灾减灾工业园与新区的主要干道,总投资2.8亿元。道路目前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第二层沥青混凝土铺筑,预计将在今年7月全面建成通车;2号干道与新区1号干道、绵广高速及科技大道相连接,总长2.87公里,含桥两座,预计投资超3亿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打桩、放线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路基土石方开挖已经开始。A1、A2、B2等区间道路的建设也全面展开,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挖填及地下污雨水管道铺设等工作。这些道路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纵贯新区东西南北、“两纵两横”的干道交通网,并将与防灾减灾产业园、辽安工业园连成一片。届时,新区10平方公里土地将得以完全盘活,成为投资创业的又一块宝地。
       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引来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先后有九洲军民融合产业园、际华三五三六服装及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日东电子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基地等16个项目落户新区,总投资达26.8亿元。目前,九洲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及用地范围图已经完成;巨子科技超微粉尘分级设备生产及超微粉体生产项目已经放线,计划本月开建;际华三五三六服装研发生产基地的地下雨水、污水管网已经全部建成,基地1.5公里道路路基也已经建成;金阳工业园已经完成平整场地2万多平方米,开挖土石方8000多方;龙都实业工业地产项目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场平工作,施工队伍即将入场开始全面建设;中杨玻璃、同成高科等一批项目的规划设计也在加紧进行,即将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新区发展环境,新区规划范围内计划住房安置拆迁户近400户,早在去年5月,高新区就开始了居民统建房的规划设计。目前,河边镇一期近5万平方米的居民统建房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其中7号、8号楼已经建到第三层,今年7月底前小区主体工程将全面完工,春节前后,200多户居民将喜迁新居,河边镇的二期居民统建房的建设也已在规划中;磨家镇一期4万平方米的居民统建房已经完成地勘设计、总平面规划和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4月底前将全面开工建设。
 

       清明小长假北川新城
       接待游客2.6万人次
       北川新县城开城后成为四川旅游新热点,清明小长假期间,近万游客参观游览这座新城。 在通往北川新县城的各条公路上,大小车辆熙来攘往,交警在繁忙地指挥交通。崭新的北川新县城,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在目前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的北川新县城,泛着粼粼波光的安昌河从新县城蜿蜒而过,将县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河的两侧种植着四季常青的绿色植物,永昌桥、西羌南桥、西羌北桥、禹王桥4座桥横跨安昌河,将新县城紧紧连在一起。
       据了解,清明期间,仅到北川新县城参观游客就有近万人次,全县纳入统计的7个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6万人次,总计实现旅游收入460.5万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