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纺织产业集聚发展
“十一五”期间,三台县以产业链整合发展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推动产品上档升级,帮助三台制造打开“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十一五”初,三台县将纺织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以佳禧印染等为代表的现代印染企业成功入驻,使得三台县的纺织产业迎来了集聚发展的巨大转机。
去年11月,在全美安全及劳动用品展上,作为国内服装印染行业唯一展团,佳禧印染公司展出的军用迷彩、防紫外线等数10种特种工装布料,受到了客商的青睐。
佳禧印染公司副总经理石岷山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加大技改投入,力争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印染企业的产品在打开市场同时,也带动了上游织布、纺纱企业的发展,吸引下游服装企业进入三台,推动了三台整个纺织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十一五”以来,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群”发展的思路,三台县大力实施“园区、产业、优势企业”三大倍增计划,加快建设西部工装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新的增量。到2010年底,纺织服装产业实现总产值19.4亿元,利税总额将超过九千万元。
“十一五”三台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实现了量的倍增。2010年纺织服装产业企业比2006年新增5户,产值、税金、利润实现了翻番。二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经过5年发展,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紧密关联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培育出了行业龙头企业和外贸出口企业。四是呈现出各企业竞相技改扩能、做强做大的良好态势,特色园区正在形成。“十一五”期间,三台县的纺织服装产品摆脱了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三台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打开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纺织服装产品成为了三台县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安县力促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近日,总投资15.7亿元的17个重大工业项目在安县工业园区集中开工。这批项目建成后,将为安县大建设、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次集中开工建设的17个工业项目,主要涉及汽车及零部件、模具、新能源、食品等,包括四川安县富腾实业公司投资1.6亿元修建占地160亩的园区汽车配件产业园及孵化中心、四川魔力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的魔芋精加工项目、绵阳华锐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的汽车安全玻璃项目等。这批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
从去年开始,安县加快工业全面向园区集中步伐,把界牌工业园、干河子化工产业园以及界牌、花荄、黄土三乡镇沿辽宁大道区域的66个项目、近55亿元产业资金规划整合,全部纳入安县工业园,将工业项目全部集中进入园区;围绕绵安北产业带建设,以辽宁大道为轴心,将重点项目集中规划在辽宁大道沿线,逐步与高新区对接,打造绵安北产业带“工业走廊”。同时加快雎水干河子化工工业园和桑枣建材工业园及塔水秀水粮油加工基地、魔芋产业基地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安县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和“开放带动”两大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年度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目标,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招商引资18亿元,全力打造工业强县。为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安县创新工作思路和发展举措,通过强化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和服务、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力促全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同时,安县还加快界牌、黄土、塔水11万伏变电站和银河新田11万伏变电站扩容,满足入驻企业生产建设需要。加强煤、电、油、气、运的协调,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江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江油市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始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老化失修、超期服役,造成蓄水功能低下,配套渠道渗漏严重,难以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去年,江油市被批准成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该市紧抓历史机遇,市水务局牵头深入开展基础调研,大量收集数据资料,集中力量,精心编制完成了《江油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主要目标、项目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和“民办公助”各项政策。
按照实施方案,江油市从2010开始,分三个年度实施九岭片区、河口片区和战旗片区,共13个乡镇的渠系与田间工程的配套改造。正在实施的2010年项目总投资418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金额800万元,省级财政1050万元,县本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组织群众投劳折资1331万元。涉及九岭、青莲、西屏、八一、太平5个乡镇,总耕地面积9.53万亩,包括渠系防渗配套建设135公里,新建蓄水池14口,整治山坪塘78口,修建拦河堰9道等建设内容。通过3年的实施,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初步实现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在资金整合和有效利用上,江油建立健全“国家补助为主导,农民投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整合以工代赈、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农发水保、农机提灌等涉农项目,集中打捆使用;由受益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小农水建设。实行激励奖补机制,推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渠系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按决算总造价的70%补助,山坪塘及基配套工程按决算总造价60%补助,蓄水池工程按决算总造价60%补助,石河堰工程按决算总造价60%补助。在项目资金监管上,以“用水户协会”为主体,实行专人、专户、专账,专款专用,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拨付补助资金。
据了解,今年,随着九岭镇谢家湾、西屏乡山湾塘、青莲镇月圆埝等山坪塘整治工程和八一水库支渠、斩龙垭水库支渠、太平姚济埝支渠等渠系浆砌硬化工程,以及拦河堰、进水闸、涵洞等项目的完工,江油将新增及恢复灌面2.6万亩,改善灌面6.93万亩,新增供水能力60万立方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38万吨,为项目区14万多名受益群众人均将增收220元以上。
经开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
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强市大会精神,“四个高”加快推进工业发展。一是高起点确定2011年发展目标。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力争增长60%。高速度建设两大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推进“数字家电城”长虹钣金件、物流园、锂离子电源,58所民品项目开工建设,旭虹玻璃基板一期项目于5月份投产,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501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化工环保产业园”日普脂肪酸酰胺扩能项目于10月建成投产,西普30000吨脂肪酸及5000吨衍生物扩能项目于7月试车投产,东材一期项目于5月份试车,并协助东材做好公司上市工作。高质量推进招大引强工作。做好驻珠三角、长三角和成渝地区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做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每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登门招商活动。加强与长虹、九洲的合作,突出抓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配套和产业链招商,着力开展赴台湾、日韩等地招商引资工作,全力以赴引进消费类数字家电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其他知名企业,促进501项目尽快落户,全年力争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高效率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22条道路及涪江河堤建设,力争2011年上半年竣工。于3月份启动首期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2.8万平方米数字家电研发中心建设。于5月启动45万平方米统建房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园区生产要素供给“十二五”规划和配送网点建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