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1-09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台县明确2011年工作目标
       2010年,三台县财政总收入总量达到7.73亿元,同比增长36.8%,比“十五”末的1.96亿元增加5.77亿元,增加294.4%,完成今年奋斗目标7.11亿元的108.72%;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28亿元,为今年奋斗目标3.15亿元的104.18%,比上年增长35.54%,比“十五”末的1.25亿元增加2.03亿元,增加162.40%。
       2011年,三台县将认真按照“一基五化”总体要求,继续坚持稳定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加快建设川中现代农业中心。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42元,增长9.6%。一是强力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实施“1+3+2”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落民居、乡村旅游4个专项规划,全面深化县校(川农大)合作,建强米枣专家大院,力争在米枣产业规模、品质提升、产品研发上有新突破。全面落实示范片投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近郊乡村旅游,扎实推进米枣产业科技示范园和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加快示范片内农房风貌塑造、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确保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有新突破。二是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扎实推进建平、石安等粮油高产示范片建设,力争粮食、油料总产分别稳定在81万吨、11万吨以上。大力培育 “一白(麦冬)五黑(紫薯、富硒黑花生、高芥酸油菜、一口茄、黑猪)二小(米枣、藤椒)”等特色产业,推进麦冬、米枣、名优水果、优质蔬菜四大产业带建设。新增农民专合社25个,培育示范专合组织1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 户以上。三是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加快实施“1351”优质肉猪示范工程,在三中路、绵三路、绵盐路、三大路沿线镇乡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打造4条优质生猪产业带。继续支持明兴农业、小寨子、新希望等大型养殖企业做大做强,依托福润、梅林等屠宰加工企业,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力争全年出栏生猪202万头、家禽2200万只。四是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和“充分开放合作年”,积极争取、整合使用涉农项目,并大力吸引社会投资,突出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2011年,三台县将按照全市“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和“充分开放合作年”总体部署,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确保全年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到位内资26亿元以上,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不低于5个。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重点承接关联企业和项目。着力招大引强选优,以港、澳、台和东部沿海为重点区域,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20强、全省100强企业为招商重点,围绕做强产业支撑着力引进一批“扎根型、成长型”企业。三是进一步整合园区和大企业招商工作力量,拓展驻外招商网络,创新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上门招商。同时,立足区位新优势,主动接轨成渝经济圈、成德绵产业带,着力产业配套和服务深化区域合作,大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农科区积极谋划各项工作
       连日来,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组织召开全区中层干部会,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大会,村(社区)党员干部学习会等,认真传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来年开发建设工作。
       农科区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认真分析2010年工作成绩,更加坚定了建设百亿工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里,要按照“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和“园区倍增、产业倍增、企业倍增”要求,努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力争早日建成百亿工业园区。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以食品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确保丰谷酒业、蓝剑集团等为龙头的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力争2015年食品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支持好圣汽车零部件公司做大做强,加强相关项目及产业链延伸,形成汽车零配件及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努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招大引强,狠抓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力争年均引进3000万以上产业项目15个,力争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亿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再建一批道路、排水管网、河堤,以及110KV公用变电站、1万吨/日自来水厂、1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各1座,使核心区基础配套全面完善;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加快建设新农村。全力推进三产发展和农业科技观光旅游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进一步构建和谐园区,努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确保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努力解放思想,提高效率,规范行为,改善工作,营造全区上下抓工业、抓产业、抓项目的良好氛围。目前,集中精力要抓好丰谷酒业万吨优质曲酒项目推进、好圣二期项目用地拆迁、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重点工作,确保2011年经济发展“开门红”。
 

       经开区全面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
       日前,经开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一是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将征地拆迁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条件,以项目为牵引,采取点面结合方式争取至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园区征地拆迁工作。二是推进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化工环保产业园日普和西普二期、旭虹玻璃基板、美丰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促进中小工业园一大批项目尽早建成投产。三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强“珠三角、长三角、成渝”驻点招商,围绕电子信息、化工环保等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群配套和产业链招商。四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园区道路,重点推进工业标准厂房、生产力促进中心、木龙河堤、涪江河堤、绵三路改造和二环路建设。五是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整体联动,提升完善园区生产性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塘汛场镇旧城改造”、“成都置信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和“机场路汽贸商圈打造”三大工程。
 

       平武打造山区经济强县
       “5·12”大地震发生以来,平武县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抓手、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平武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争到2012年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县城建成区规模扩大一倍、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三个翻番”目标。
       平武建立了1.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和项目扶持资金,重点发展茶叶、蚕桑、核桃、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扶优做大龙头企业。充分整合农业、国土、林业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重点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纤维林等四大特色产业,巩固发展畜牧、中蜂、魔芋、蚕桑、蔬菜、马铃薯六大传统产业,强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配套,加快传统农产品资源向特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转变,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县新建标准化良种茶园4000亩,改造老式茶园10000亩;新建核桃基地12000亩,品种改良10000亩;新建成片附子、川乌、大黄基地7150余亩,木本药材基地3.21万亩;新建纤维林基地18000亩;5000亩蚕桑基地正加快建设。全县新增2个市级龙头企业,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个,新发展专合组织5个。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全县特色和传统产业实现产值8.57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6%。
       平武县利用河北的援建资金,建立了1亿元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目前,全县25个规模工业企业已恢复生产,28个龙头企业已恢复生产27个。
       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培植水电、矿产两大支柱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小型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54.88万千瓦;装机12.4万千瓦、总投资14.7亿元的涪江干流古城电站、南坝电站顺利开工建设,全县在建、预开工水电站达11座,装机容量35.3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电站14座,装机容量50多万千瓦;由省电力公司投资9.9亿元的水晶220千伏、南坝500千伏变电站及送出工程已启动建设,预计将在2011年8月底前建成运行。
       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和“河北-平武”工业园、土城工业园区、南坝工业集中区三个平台,大力推行企业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将园区建设成为具有1-2个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突出的平武经济发展增长极。去年,平武新引进并开工建设了13个项目,协议投资23.5亿元,到位资金13.4亿元。
       平武县还充分利用毗邻大九环线的优势,建立了50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整合文化旅游重建项目,挖掘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包装完善地震灾区遗址游、新貌游,提升报恩寺4A级景区和王朗、虎牙生态旅游景区知名度,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加快“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为灾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全县已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亿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