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优化工商服务 力促经济发展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8-04  发稿编辑:刘庆

    今年以来,绵阳市工商局坚持把“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商助力”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服务灾后恢复重建,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努力促进绵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催生项目落地,促进主体发展


    各级工商部门坚持送法进乡村,大力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切实增强群众的从商意识,使更多的自然人成为市场主体。工作中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升行政效能。建立了优质高效的重大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及灾后恢复重建三个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了“三通”措施,即:对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确保畅通、对有利于企业发展又不违背法律法规的适当变通、对涉及登记前置的与相关部门主动疏通,积极催生市场主体。为支持全市“1+5”产业发展规划,全力促进“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各级工商部门树立了“与企业发展同行”的重商、亲商、扶商理念,积极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认真听取企业需求,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恢复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半年来,全市新登记企业1506户(其中:内资企业104户、外资企业9户、私营企业1395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507户。


搭建融资通道,破解资金瓶颈


    各级工商部门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广泛宣传,重点协调,搭建平台,规范运作,着力畅通“五种渠道”,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瓶颈。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用动产抵押架起银企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抵押权利,加大对各类经营者的扶持力度,把动产抵押的主体范围扩展到个体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进一步明确工作规范,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经营者办理相关业务;切实完善监管制度手段,在充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合理规避登记风险。半年来,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84件,主债权金额达28.66亿元;股权出质登记32户,被担保债权金额18.6亿元。


完善“三农”机制,服务农村发展


    在“红盾护农”行动中,各级工商部门对农资经营户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建立农资经营诚信等级制度,加大对农资商品检测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半年来,全系统检查农资经营户4127户,检查农资市场119个,查处农资案件84件,取缔无照经营14户,受理投诉26件,没收查扣不合格农资10.3万公斤。在培育和扶持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主体发展中,系统各级采取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调研、加强职能帮扶、实施重点联系四项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等健康发展,切实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今年来,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7户,有农村经纪人1022人、实现经纪总额1325万元。在深化合同监管工作中,大力开展涉农合同指导、合同备案工作,积极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履约率。半年来,先后联系涉农企业878户,发展订单签约农户16322户。


实施品牌战略,重塑企业形象


   各级工商部门加大对地震后知名度高的地名进行保护,及时为重灾区企业提供商标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健全商标管理制度、建立商标资料档案,协助办理商标业务工作,着力培育一大批经得起市场检验、消费者认可、有着良好发展潜力的商标。在强化商标代理行业监管,规范商标代理行为的同时,继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完善联动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半年来,全市有3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1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查处商标侵权案件 24 件,销毁侵权标识48件。目前,全市有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34件,知名商标98件。


整合工商职能,服务园区经济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战略决策,各级工商部门把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优势产业做强,让骨干企业做大,更好地发挥工业强市在“三个加快”中的主导作用。直属局提出了以服务产业园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红盾兴商”工程,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商业特色,优化消费环境,繁荣园区经济;制定了从放宽市场准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到健全工作体系等20条意见,以保证工作制度化、服务规范化、推进项目化、成果社会化。各局着力把基层工商部门服务发展、市场监管、保护民生、消费维权等主要职能进行高度整合,并细化为“服务亲商”、“市场活商”、“商标富商”、“质量助商”、“维权安商”五大行动,将基层工商的主要业务工作提升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具体项目,并按照项目运行管理的模式,努力打造工商服务经济发展的品牌,促进产业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13个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788户,工业集中度达66%,园区经济已成为绵阳工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和支撑。


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发展环境


    各级工商部门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和食品监测力度,认真搞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半年来,全系统共监测食品231个批次,合格130个批次,不合格101个批次,立案查处37件,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6789公斤;至今,全系统已累计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2696户,其中新办证1603户,换发到期卫生许可证972户,未到期卫生许可证自愿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21户。在建材市场整治中,系统各级一手抓市场供给,一手抓市场监管,今年先后查处无照经营建材市场案件5件,经销不合格建辅材料案件9件,严厉打击了经销假冒伪劣建材、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使震后绵阳的建材市场呈现供给有序、质量过硬、价格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各级工商部门还进一步强化竞争执法工作,加大广告市场整治力度,加强各类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