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乡:“大调解”奏响“和谐曲”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2-22 发稿编辑:景秀丽
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位于绵阳科技城腹心地带,治安形势十分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辖区内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稳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中心,按照乡党委政府“抓综治、强调解、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中心,建立健全了“大调解”网络,做到“大调解”工作有场地、有专门队伍、有工作用车、有经费保障,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开展“流动大调解”,深入到田间、院坝、居民家中,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综治维稳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卓有成效,2009年度创下了“民转刑”、“进京到省上访”为“零”的佳绩,为全乡社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流动调解”:为老弱病残提供方便
去年以来,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中心创新方式,积极开展“流动大调解”工作,把调解地点设在田间院坝,辖区内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大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既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又为老弱病残提供了方便,同时达到了化解一起纠纷,教育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牌坊社区87岁高龄的傅代聪老人信访反映子女因为赡养问题和他发生纠纷,城郊乡人民政府群众工作办公室主任顾代琼带领“大调解”中心工作人员,把调解地点设在张道光老人的家中,通过耐心细致的政策宣传、调解,3个子女与老人握手言和,达成了赡养协议,争着赡养老人。傅代聪老人紧紧握住顾代琼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乡政府的领导上门为我排忧解难,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是共产党好!……”在场的数十名群众深受教育,拍手叫好。然而,这仅仅是涪城区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在深入开展的“流动大调解”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联动调解”:现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
针对一些跨部门多、跨领域宽的矛盾纠纷,城郊乡大调解中心牵头,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城建、国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大调解”力量,实施会诊调处,形成调处方案,联动部门共同参与,现场拍板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把矛盾纠纷的激化解决在了萌芽状态。
该乡平政村一组土地工、下岗工251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6人,土地工、下岗工以没有参与集体经济分配和管理和没有划分宅基地为由(政策不以持的),封堵了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西涪宾馆”,导致“西涪宾馆”承包人刚交了承包费又无法开业经营,“西涪宾馆”承包人要求平政村一组集体经济组织解除合同,退还承包费,但集体组织成员又不答应解除合同,理由是承包人应依法起诉围堵宾馆的土地工,双方陷入僵局,承包者并一纸诉状将平政村一组集体经济组织告上了法院。
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中心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牵头组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相关部门和当事双方代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实施联动调解,及时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让“西涪宾馆”承包者撤回了上诉,重新正常开张营业。
“归口调解”:明确职责化解矛盾纠纷
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在“大调解”中不断创新方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乡镇分管领导和部门、村(居)委负责人对分管工作所产生的矛盾纠纷实施调解,使乡、村(居)委干部彻底改变了信访、维稳工作是综治办、信访办的事的传统观念,责任到头,各司其责,一改过去的由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主动到基层“下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成绵乐城际铁路”修建时,城郊乡境内的拆迁安置中涉及大量突出而复杂的矛盾纠纷,稍一疏忽,就会产生大量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城郊乡党委、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及时组织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大调解”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到工程涉及的村组和农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宣传相关政策,把涉及将会发生的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在了第一时间,确保了此项工程建设中辖区内无一例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发生。
“群众调解”:调解力量不足民力补
城郊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仅有10名工作人员,全乡辖22个村、居委会,常住、暂住人口达14万人,公共复杂场所、重点部位、特种行业500余个(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任务重、压力大。该乡“大调解中心”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把全乡范围内在群众中有影响和号召力的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等吸纳进“大调解”队伍,参与“大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实现全乡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等个个都当调解员,人人都为和谐社会构建作贡献的“大调解”格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