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灾后重建 经济信息(五十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2-07  发稿编辑:刘庆

涪城区民生工程得民心


    近年来,涪城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机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监督检查,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使全区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70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在年初的承诺事项全部得到兑现。


    加强组织领导。涪城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惠民政策,不断拓展惠民领域,特别注重解决灾后群众安居、失地农民就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区民生工委、管委会领导具体抓目标督查,区几大班子领导均直接参与抓民生工作。区领导班子结对帮扶,每一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一户帮扶对象。全区各级干部纷纷参与到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中来,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


    加大资金投入。结合实际,涪城在灾后重建资金压力相当大的情况下,确保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呈逐年大幅递增趋势,去年,全区投入各类资金8.59亿元强力推进“八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实行目标管理。涪城把民生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与经济指标同下达、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在任务分解上,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把任务分解到22个责任单位,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年终考核时严格逗硬奖惩。


    严格监督检查。不断加大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全程跟踪任务落实情况。区目标督查办、区民生工委办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都进行了严格督查,并与相关责任部门一起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不断创新监督载体,灵活运用监督手段,坚持“月报、周报、周督”制度,力促民生工作按时、按质、超额完成。


    化解民生信访问题。去年初出台了《关于将民生信访问题列入2009年区级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将解决涉及困难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列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目标,尽力解决民生信访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和谐涪城”建设。


    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全区民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去年,涪城区城镇新增就业956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42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89人。完成失地农民进社保和“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工作,全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87万人。全区纳入低保人数达1.9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4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6%;发放低保金和困难人员各类救助资金3818.6万元。支持农村群众新建沼气池7730口;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2885人。建成通乡油路或水泥路53公里,通村公路25公里,乡镇客运站点2个,使农村群众的出行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台县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2009年,三台县实现GDP112.94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长13.7%,创近15年来新高。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4.39亿元,增长26.6%,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25.09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增长39.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34亿元,增长12.6%。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6:30.5:33.9,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上升3.4、0.2个百分点,呈一、三、二结构。


    2010年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三台县已经明确。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39%;民营经济增加值72.9亿元,增长19.5%。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推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超常发展。加快青东坝纺织服装、芦溪农副产品加工、黄家坝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园区路、管、网、排污、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强力推进福建长乐20万纱绽、古杉油脂新建10万吨生物柴油、江苏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亚新科双泰100万套汽车车轮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7亿元,增长35%以上。加大对40户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进规模企业的扶持,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总数达到110户;新增年产值过亿元企业2户,总数达到24户。


经开区去年电子信息产业达35亿元


    经开区坚持以长虹工业园PDP项目建设为龙头,狠抓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倾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占辖区工业产值的50%。


    抓产业发展空间。全面推进3000亩长虹工业园,2500亩长虹配套产业园,810亩新兴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器的规划建设,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抓产业承载能力。用两年多时间,分三阶段完成园区所有征地拆迁安置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目前,长虹工业园、长虹配套产业园周边7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约1.02亿元;长虹工业园专用输变电站、污水提升站及配套管网、雨水管网已建成投运,总投资约2亿元;新兴产业园、产业孵化器和统规统建房工程已启动,总投资约11.1亿元。


    抓产业配套招商。以长虹集团为依托,围绕PDP产业链配套和白色家电上下游产业,加强与PDP本土化战略联盟的合作,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长虹家电城。至2009年已引进PDP玻璃基板等相关项目23个,协议资金86.17亿元。


安县开工建设现代种植业示范园


    安县现代种植业科技示范园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规划区域涉及黄土、花荄、界牌镇3个镇、44个村、455个村民小组。建设总面积10.28万亩。示范园建设规模为“一园五基地”。 “一园”,安县现代种植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面积10.28万亩。“五基地”面积共12000亩。示范园建设期限3年,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其中:示范园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期限9个月,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示范园建设估算总投资12168万元。计划争取国家农业投入项目资金8148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525万元,农民入股等其它投入资金495万元。核心示范区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


    安县现代种植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会给当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园建成后,预计农民和企业可年新增加经济效益总额2500万元。其中:农民可年新增纯收入总额2000万元,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236元;示范园对相邻乡镇及全县和周边地区将起到明显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可带动辐射农户3.5万户10万人增收致富,亩平增加纯收入195元;企业可实现年利润总额500万元。示范园的建设,能使当地的自然、生产和交通等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广农业设施栽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等一系列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利用率。通过示范园建设,增加了绿地面积,可减少人为对土地结构的破坏,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水、肥、气,净化大气;通过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控制使用,防止对土壤、水质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美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地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