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因势利导发展经济
作为丘区农业县,梓潼县因势做文章,顺势"变招"发展工业。一方面抓大不放小,保优又扶新,壮大规模以上企业集群;一方面争创知名品牌,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寻求工农业相融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目标。
2009年,梓潼主动包装、推介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工业项目,充实项目库;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抓大不放小,新增招商引资规模企业10户,总量达到45户,实现工业产值24.27亿元。新年伊始,经济开发区又成功入驻3户招商引资企业,2010年,梓潼的目标是吸纳20户外地投资项目在开发区“落地”。
梓潼始终坚持工业项目建设与农业资源利用相对接的策略,不盲目引进。梓潼可利用土地近200万亩,优质生猪、蛋鸡、肉牛羊、蚕茧、苎麻、水果等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梓潼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变“工农同步”为“工业领跑”,把优势资源向工业企业集中,企业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为弥补龙头企业的原料缺口,梓潼倾力做大“第一车间”,狠抓良种繁育、畜禽养殖、麻类、蚕桑、花生、海椒、蔬菜水果、纤维林等八大农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农业产业基地38万亩,纤维林基地19.32万亩,出栏生猪65万头,小家禽出栏1205万只;形成了圣迪乐蛋品、林江苎麻、靓绿海椒等特色品牌,农业基地为精加工企业提供的资源更加“绿色”。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的“领跑”能力,梓潼大力引导龙头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围绕强势企业打造优势产品,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通过技术创新,该县已建成华西公司国家级GMP技术中心,长林公司省级技术中心,林江苎麻、立洁日化、绿神丝绸等市级技术中心,形成了20余个国家和省市知名拳头产品,产品培育效果明显。食品、纺织、木材加工及制造、绿色包装等工业七大支柱项目与农业优势资源实现高效对接,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已经形成。
梓潼将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在今年把“园区倍增计划”和“优势企业倍增计划”作为产业重建的重中之重,着力依托优势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依托优势企业不断延长产品链,变“一枝独秀”为“春色满园”。
科创区创新举措奋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科创园区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抓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绵阳国家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园”,全力推进中物仪器工业CT、恒泰环保、艺精长运超硬材料等重大军民结合项目的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努力在军民结合上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加大对区内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中物院等院所军转民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青岛亚星总部经济试点工程、科技城青少年科技艺术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以项目树形象,吸引更多的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落户园区,逐步完善园区作为城市新区的发展需要。
科创园区同时抓固定资产投资,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围绕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用好灾后重建资金,通过资金放大效应起到成倍增加投资的作用;引导、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等方式,多渠道解资金问题。主动加强与长虹、九洲等单位的沟通配合,积极引进其关联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园区现有行政资源、环境、政策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工业地产,把大力发展总部和工业地产经济纳入长期工作思路和规划中。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从2010年起,园区设立500-1000万元的企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鼓励园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兑现等;抓好重要节点环境的打造,积极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打造一流工业园区硬件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