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龙头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这是震后安县工业的发展之道。为此,安县以园区工业的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打造园区工业经济,并把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培育优势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园区工业成为安县工业经济崛起最有活力的增长点。
借助灾后重建的支点开始产业升级的跳跃
灾后重建,安县及时成立恢复生产协调小组,电力水务、交通通讯、城建环保、消防质检等部门紧急行动。同时,安县在财政、税费、金融等各方面细化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和各项支持。在政府帮助下,银河建化集团、安县纸业、启明星磷化工等重点骨干企业快速恢复生产。
灾后发展,安县落实企业技改扩能项目15个,协调金融部门为重点企业贷款3.5亿元,保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新建和改造12座变电所,新增供电能力20万千伏安。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
如今,银河建化集团15万吨铬渣资源化处理及12万吨硫酸工程、绵阳启明星磷化工公司利用黄磷尾气生产23万吨磷酸盐系列产品、安县纸业公司5万吨竹浆纸平衡技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女娲建材公司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中联水泥公司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相继启动,这一大批骨干企业借助灾后重建这个支点,开始了产业升级的整体跳跃。工业快速发展,震后安县更充满希望。
借助辽宁援建的契机使工业总量增加一倍。
5月14日,隆隆的机声打破了安昌河谷沉睡的土地,辽宁援建安县产业合作园区正式破土建设。该园区建成后,将有大批的辽宁企业入驻,在增加安县工业总量的同时也将极大地优化安县现有工业结构。
当天,华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项目在安县奠基。这一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将形成年产50万台套零部件能力,是迄今为止绵阳地震灾区中最大的援建项目。由零部件到发动机再到整车,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远景已经摆在安县人面前,仅这一项目,就将新增年产值40亿元以上。
华晨汽车只是入驻辽宁援建安县产业合作园区的企业之一。该合作园区两期工程完成后,可吸引50至80家企业入园发展,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安县工业。
抓住产业转移的良机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借助“外援”的同时,安县更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永安公路一侧,国家级中小企业工业园已见成效。目前,该园区已初步形成了电子、制药、机械、印刷、包装、食品等六大产业,年产值近20亿元。
在安县雎水镇,一项宏大的发展计划浮出水面。围绕干河子两岸集中打造的20平方公里的雎水干河子工业经济圈已经付诸实践,对口承接化工、造纸、建材等产业转移项目。同时,银河建化集团还计划在花荄工业集中区规划500亩土地建设“银河科技产业园”,在园区内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累计前三年投入9.26亿元,预计可解决5000人就业,在未来3至5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
伴随工业园区的建设,安县工业正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一条现代工业发展之路清晰可见。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