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4-27  发稿编辑:刘庆

    今年43岁的河北省饶阳县西沿湾村农民张大棍,可是个大名人。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不仅如此,张大棍还身兼数职:西沿湾村村委会副主任,蔬菜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15年前西沿湾村是个“本村的闺女想嫁出去,外村的闺女不想嫁进来”的贫困村。如今民富村强的西沿湾有着“衡水市日光温室第一村”美誉,还是县里温室菜种植基地。这一切的变化都与张大棍有关。十几年来,张大棍带领西沿湾的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科技种菜的致富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大棍听说山东寿光市搞日光温室种错季蔬菜效益可观,就开始琢靡:既然人家能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有了想法就行动。张大棍叫上村里几个思想比较活跃的农民,到寿光参加考察去了。山东一行更坚定了他搞日光温室的决心。可大伙却顾虑重重,投资大,没技术,怕赔钱。


    为了让大家认识并接受日光温室,张大棍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搞出饶阳县第一个日光温室!他先是苦口婆心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又动员村里张福裕等9户有闯劲儿的村民,投资6万余元建起了6个日光温室,仅头一年每个温室就收入了1万多元。


    正当张大棍沉浸在丰收的喜悦时,上天却和他开起了玩笑。1994、1995两年由于天气及其他原因,6个温室几乎血本无归。


    见此情景,刚刚有心建温室的人都纷纷打了退堂鼓。流言飞语也接踵而来:“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要想过不了,跟着大棍跑”。此时,就连家人也不理解他,埋怨他不该瞎折腾,让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是,这个北方汉子就是有股儿倔劲儿,认准的事就偏不放弃。村民们的议论和嘲讽不仅没有阻挡住他追逐梦想的脚步,反而更坚定了他种好温室的决心。
顶着压力,张大棍又一次踏上了开往山东寿光的列车,去学习人家的种菜技术和温室管理方法。


    一到寿光,张大棍顾不上休息,一头钻进了人家的日光温室。10多天,他天天泡在温室里,饿了啃馒头,困了和衣打个盹儿。当地的菜农都被他的执着感动了,毫无保留地教他种菜的技术和温室管理方法。


    张大棍一方面拜人家为师,虚心请教,另一方面仔细琢磨,查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回来后,他把学来的知识用于实践,改造了温室。1997年张大棍的温室平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乡亲们看到了希望,种植温室菜的热情也高涨起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