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涪城区委、区政府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科技城”战略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区内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品牌与规模并举的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0亿元,增加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51元,比上年增加663元,实现了大灾之年增收的目标。
产业化布局更加合理
涪城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使全区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凭借绵江快速通道和成绵广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全区重点打造的绵江产业带建设正扎实推进,8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1400亩优质大棚蔬菜基地已基本建成,蔬菜、林果、花卉等三大主导产业已经达到区域内种植业面积的80%。目前,全区粮经比例已经调整为5.1:4.9,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
凭借交通发达的优势,该区在成绵广高速、绵江快速通道交汇的龙门镇规划建设了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产业园。该园区总投资20亿元,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绵阳及川西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年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目前,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在园区已建成1500吨的气调库、蔬菜整理加工区、检测监控中心。
通过多次洽谈从上海引进的关帝沪川牧场项目,是涪城区经历“5·12”大地震后引进的最大的养殖业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5000万元,已于2008年11月12日开工,建成后年可提供优质种猪1.5万头、商品猪5000万头。1月18日,记者在该园区看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人们忙得汗流浃背,牧场主体工程正一天天“长高”。据沪川牧场董事长赵义正介绍,该项目已经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力争在今年6月底以前初见成效。涪城区以此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关帝生态养殖产业园,据了解,该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税收达到1000万元。
80%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涪城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切实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强化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区2008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6亿元;新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带动发展商品基地25万亩,带动区内80%以上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市场网络体系已经在全区初步形成。
大力实施基地建设战略
为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该区大力实施基地建设和“品牌农业”战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2008年,该区蔬菜、生猪、蚕桑、林木等优势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14万亩,总面积达2万亩的优质蚕桑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1500亩竹业基地和4500亩工业原料林也已粗具规模,生猪养殖产业链已在全区基本形成。
如今,龙门蔬菜基地、金峰食用菌基地、石洞蚕桑基地、石塘葡萄基地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基本建成,大大增强了涪城区农产品在全国各地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