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震后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问卷分析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9-28  发稿编辑:
         为摸清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现状,查找制约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主要原因,探索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有效途径,绵阳银监分局对绵阳市中小企业和银行类机构分别进行了抽样和问卷调查。2008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授信的中小企业达48264户,比年初增加12789户、增长26.49%,授信总额296.4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增长11.89%,实际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87.3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增长6.27%,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业普遍对目前的总体经营状况表示乐观,但由于担保缺位和地震损失等因素导致的贷款难问题仍在制约不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
贷款情况
        被调查的金融机构由4户国有银行市级分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9户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构成。样本企业由51户中型企业和99户小型企业组成,其中60%从事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截至2008年3月末,150户企业总资产98.1亿元,总负债54.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亿元。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49.94%,标准差18.61%,从J-B检验结果看,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已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主要为AA级和A级,尚有29户企业未评定信用等级。绝大多数样本企业在问卷中对自身经营状况表示乐观。
        调查显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金融机构贷款上的集中程度最高(95.8%)、目前贷款成本大多在8.4%-11.5%之间,其次为企业职工自筹(45.8%),占用客户资金(32.5%)和民间借贷(22.5%)。而没有1户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来筹融资金。
(一)各银行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上特点鲜明
       今年一季度,绵阳共有579户中小企业提出602笔贷款申请,总金额为30.6亿元。辖内金融机构为其中435户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金额28.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2笔,金额24.9亿元,贷款户数和金额需求满足率分别为75.1%和93%。
         分机构看,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户数最多的是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 2007年分别为577和471户中小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占比分别达到46.8%和38.2%,体现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服务本地中小企业的特点。但从贷款金额看,则是工行占有明显优势,2007年该行虽然只为116户中小企业发放了贷款,但金额却达到36.1亿元,占比高达46.8%。
(二)担保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首要问题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有所缓解。在“相比以前企业获得贷款难易程度”问题中,过半数(51.7%)的企业认为要“容易一些”,但也有20.8%的企业表示现在从银行获得贷款“更加困难”。
        担保体系不完善加剧了中小企业寻保难。根据调查,在能够提供担保的企业中,77.5%都是以房产、设备为抵押,只有5.8%的企业通过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而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积累差,固定资产少,缺少有效抵押物的情况。
由于既没有足够的财产作抵押,也无担保公司为其担保,无法取得银行贷款,一些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如去年5月,安县宏丰钢结构公司年产6万吨彩钢生产线投入运行,从目前行情看每吨彩钢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利润为500元左右,若企业做到满负荷生产销售,可实现年度利润3000万元。该公司资产总额现为4683万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其贷款1115万元(绵阳市商业银行贷款95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165万元),其有效资产均全部用作了抵押。现急需贷款1000万元,因为该公司已无有效资产作抵押,同时由于安县乃至绵阳境内无有实力的担保公司为其在银行贷款予以担保,致使其无法在银行获得贷款,彩钢生产经营计划无法实施,企业经营艰难。
地震给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5月12日,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重大地震灾害。此次地震灾害波及全市,北川县、平武县、安县、江油市四地为此次地震重灾区,受损尤为严重。
        截止6月11日,全市中小企业系统死亡254人,受伤3383人。北川县中小企业系统死亡143人,受伤1857人,辖区内自然天堂茶业有限公司死亡、失踪17人,受伤55人,大部分员工均有亲人及家属死亡或失踪;北川启明星电子有限公司伤亡10余人,苦竹坝水电站在遭受地震灾害后已被堰塞湖全部淹没,电站工作人员大部分下落不明;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系统受损企业3323(下转二、三版中缝)(上接三版)户,厂房坍塌164.2万平方米,折合金额19.34亿元,房屋受损870.68万平方米,折合金额67.22亿元,机械设备受损859万台(套),折合金额53.25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合计244.28亿元,重大项目损失35.65亿元,由于企业停产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9.03亿元,地震为我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系统带来总的经济损失达468.96亿元。北川县所有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90%以上中小企业完全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在48亿元以上。
         在“5.12”地震中,绵阳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据初步估计,绵阳辖区金融机构营业办公及机器设备达18.7亿元,过渡期需投入5亿元,恢复重建需25亿元左右,特别是地方性金融机构,过渡期、恢复期就需投入资金11亿元以上,单靠中小金融机构自身难以在规划期内完成灾后网点重建。地震造成绵阳辖区金融机构近80亿元信贷资产受损,其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因灾预计损失41亿元,而其自有资本金仅7.66亿元,即使动用全部资本金都不足以冲抵信贷资产损失。虽然财政部在2005年《金融企业呆帐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5〕50号)中已经规定了“呆帐准备的提取”,但在宏观层面并没有明确金融机构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利益协调与平衡及其风险分担,这使得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信贷资金风险。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损失严重,比如,我辖区内的北川村镇银行,截止5月12日,其贷款余额320.35万元,目前基本上无法联系客户,客户情况不明,初步估计贷款损失在100%,其损失可能全部由绵阳市商业银行等股东来承担。
几点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关键就是要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如何改善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配给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为此,建议:
         强化财政性资金投入的作用,构筑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建立本地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收益补偿机制;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先导作用,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散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动公益性、服务性、商业性为一体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减轻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上的重要作用;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完善融资制度体系,增进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了解,加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创新。调查显示,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上,金融机构中有50%认为目前需要“增加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的贷款品种”,21.4%认为需要“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在企业对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服务的看法上,有31.9%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了解、关注不够,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创新不够”;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加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信心。调查显示,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上,金融机构中有50%认为目前比较需要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积极争取灾区特殊金融政策,为化解灾后重建中金融难题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