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喜庆建党一百年 存量效益大提升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6-29  发稿编辑:韩春梅

 

三台县财政局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

两项改革后,三台县撤并乡镇30个、村(社区)580个,被撤并镇村腾退出大量办公用房及活动阵地。为避免公有资产“就地撂荒”,推动现有资产“保值增值”,三台县以发挥“存量效益”为切入点,深入清产核资、妥善化解疑难、分类消化处置,有力保障“当期利益不亏损、长期效益有增进”。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盘活镇村闲置资产613宗、27.45万平方米,公有资产综合使用效益及经济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一、建立“三本台账”,摸清“资产底数”。针对镇村公有资产面宽量大、分布广泛、组成复杂等特点,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拉网式清查,建好“三本”明白账,全面摸清资产底数。一是建好资产管理台账。成立三台县国有资产和镇村公有资产确权登记管理经营改革领导小组,分四批次对乡镇闲置国有资产、乡镇在用国有资产、城区国有资产、村集体资产进行摸排核实和登记造册,共清理核实公有不动产1738宗、195.66万平方米。二是建好闲置资产台账。清理乡镇闲置国有资产142宗、12.08万平方米,村级闲置集体资产630宗、19.51万平方米,并对闲置资产情况细化造表登记,明确各宗闲置资产所在位置、房屋土地面积、盘活使用情况等,落实专人负责更新盘活进度,实现对闲置资产处置的动态监测与实时跟踪。三是建好权属问题台账。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采取走访调查、查证资料等方式,全面建立镇村闲置公有资产权属办理台账,清理权属清晰乡镇资产35宗、村级资产54宗。对边界不明、权属不清的683宗镇、村闲置资产分别建档造册,明确“存在问题、处置方式、牵头单位、完成时限”,并成立督查组进行核实复查,推动权属不清资产“按期对账、挂账销账、定期晒账”。

二、探索“四条路径”,化解“权属难题”。针对权属不清、权证遗失等遗留问题,三台县组建“遗留问题解决办公室”,落实责任和财政专项资金,按照“依法依规、精简资料、优化程序、提升效率”原则,积极探索分类办理路径。一是资料齐全“优先办理”。针对用地行为发生在1982年5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颁发前,无权属争议和边界纠纷且能提供合法土地权属证明的乡镇闲置资产,由县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经审查确认后由自然资源部门办理供地和不动产登记。现已完成“直办”资产87宗。二是资料缺项“容缺办理”。对用地行为发生在1982年5月前,但缺少有效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的资产,土地类别在总体规划图上反映是建设用地的,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开展调查走访、公示、面积测绘,并按流程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确权登记;对缺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资产,由自然资源部门出具规划符合性审查意见代替规划审批手续;对缺少房屋竣工验收资料的资产,由住建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房屋安全鉴定,用鉴定意见书代替房屋竣工验收资料。现已完成446宗该类资产确权登记颁证。三是权属不明“补缺办理”。针对1982年至灾后重建前无土地批文的资产,套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二调底图,明确为建设用地类的,开展走访调查,对群众认可、无权属纠纷的资产,镇村认定并提请县人民政府审批确权后,由县自然资源局供地颁证。现已完成32宗该类资产的登记颁证。四是批而未供“重审办理”。针对已报征但批而未供、供而不全等问题,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重新测量现有土地面积、核实批供情况,按照土地批文履行供地、权籍调查、登记发证等程序。现已完成38宗该类资产的登记颁证。

三、实行“六个一批”,推动“腾笼换鸟”。按照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分层分类原则,通过改建、转变用途等方式,切实推动“变资产为资本、变资产为资源、变闲置为利用”。一是补充国有资本一批。将盘活用好乡镇公有资产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率先组建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将部分乡镇闲置公有资产以资本金方式注入,推动村集体将闲置资产、资源、资金以参股、租赁、联合经营等方式与该公司进行合作,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撬动作用,将其打造成推进全县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累计注入乡镇闲置资产107宗,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1.2亿元。二是充实功能用房一批。足额保障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优先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用房需求,通过调剂、置换、租用、改扩建等方式,将交通区位较好、设施较为齐全的闲置用房移交给对应单位,靶向化解“运转刚需”,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新的闲置浪费。截至目前,累计将35宗闲置资产充实用作乡镇周转房及敬老院,将20宗腾退小学校舍改建为幼儿园。三是支持产业发展一批。聚焦资产的“最大化利用”,采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形式,在将乡镇闲置资产所有权划给县级乡村振兴国有平台公司后,乡镇继续保留使用权、经营权,通过招商引资、出租出售、综合开发等方式进行“二次盘活”,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推动18宗乡镇闲置资产用于兴办鞋服、食品加工等产业,解决农民就近务工近2000人。四是市场化处置变现一批。对于镇村维护管理不便、经营成本较高,但地理位置较好、有一定商业价值、适合转为经营性资产的闲置资产,经资产评估后,通过集中招租或公开拍卖等方式处置变现。现已整体出租出售乡镇公有闲置资产30宗。五是公共服务保留一批。针对改革后镇村面积扩大、服务半径“拉长”的实际,保留部分靠近聚居点和场镇的镇村闲置资产,并改扩建为便民服务点、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满足基本服务需求。目前,已推动213宗闲置资产保留并改建使用。六是集体经济使用一批。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村级闲置活动阵地、办公用房等公有资产,采取联合经营、入股乡村振兴公司等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业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累计盘活村级闲置资产297宗,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50余万元。

(三台县财政局)

中共三台县财政局总支部委员会赴两弹城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信。6月7日,局党总支组织全局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梓潼“两弹城”,回顾科学家们艰苦奋斗历程,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学习领会“两弹一星”精神。

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牢记使命、不畏牺牲、为国奋斗的奉献精神,使全体党员深受震撼,经受精神洗礼,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参观中局党组成员、总支书记李沚苡指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这些科学家们无悔的人生选择,我们要时刻铭记科学家们的伟大付出和伟大成果,要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属实创新,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为民理财、科学理财”。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激起了全体党员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坚定了同志们跟党走的决心和践行习近平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志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准则,不断鞭策自己,为全县财政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三台县财政局老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3月18日三台县财政局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发动离退休干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贡献力量。

推进功能转化 实行“靶向招引” “改校设厂”盘活资产

伴随两项改革后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芦溪镇原建新小学整体性搬迁划归芦溪一小,腾退的教学楼等资产面临“就地撂荒”风险。为发挥闲置资产“存量效益”,2021年3月,三台县按照“支持产业发展一批”思路,在建新小学原址引进四川省翰彬霖有限公司,通过“改校设厂”有效提升综合使用效益及经济价值。推进腾笼换鸟,变“闲置”为“利用”。将盘活利用镇村闲置资产作为破题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要素”不足等制约的历史性机遇,着眼于原建新小学毗邻芦溪场镇、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和土地平整、占地面积达8700余平方米的空间优势,以县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纺织服装产业为重点招引对象,对位于三台县青东坝工业集中园区,且因园区土地紧缺难以新建厂房、亟需扩大生产规模的翰彬霖公司,采取给予原校舍改造资金补助、三年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实行“靶向招引”。推进功能转化,变“校园”为“厂区”。由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翰彬霖鞋业有限公司签订经营期不低于10年的投资协议,将建新小学改造为翰彬霖公司芦溪分公司,企业依据学校的原有布局与物资资源,将10间标准化教室改造成针车鞋面加工生产线10条、仓库2间、办公室1间,改造原有22间寝室为员工宿舍、职工食堂,形成“吃、住、工”总体完善的功能布局,切实推动“变资产为资本、变资产为资源”。推进利益联结,变“单赢”为“多赢”。以发挥资产红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与带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相结合,由县人社局牵头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通过线上举办“春风送岗”活动、线下开展微型招聘双选会等方式,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吸引务工签约。投产以来,累计带动就业人员100余人,预计招工满员、扩大产能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增加税利300万元以上。

三台县高棚村集体经济增收

立新镇高棚村由原高棚村、原新景村、原石梯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12个,总人口1461户3467人,是省级四好村、环境优美示范村。两项改革后,高棚村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以选好书记、配强班子为抓手,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强“一个核心”固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先给平台、再给位置,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培养模式,定向回引优秀农民工11人。换届中,3人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两委”班子,其中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高的崔兴江按法定程序实现“一肩挑”。推动“两大特色”促振兴。将原高棚村“狂欢小镇”等文旅产业延伸布局到原新景村、原石梯村,发展农耕体验采摘、乡村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模式,实现“御新景”特色蔬菜种植2400余亩,年产值5000余万元。探索“三种模式”助发展。以强化引领力为抓手,探索“土地流转+服务金、折价入股+分红金、摊位租赁+管理金”三种模式,拓展“组建农资合作社、引进农耕体验项目、盘活闲置资产”三种路径,集体经济收益年增长7万余元,突破20万元。

潼川镇顺江村幸福感全面提升

潼川镇顺江村由原顺江村、云鼎村、蟠龙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3.99平方公里,总人口1391户4293人。为破解两项改革后辖区人口数量“翻一番”衍生的矛盾风险交织、治理难度叠加等问题,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顺江村探索“3335”工作法,建立起“引领—参与—增效—强基”的乡村治理闭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构筑三级组织覆盖体系。构建“村党委—企业—党员中心户”梯次组织网络,以村党委为轴心,横向对接辖区企业,主动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互通互融、同频共振。明确党员服务事项,健全党员服务台账,鼓励村、企业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并以服务类别分类评分的方式设置党员“先锋榜”,激活党员红色基因。多元参与,构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划分花苑小区内6栋房屋为2个小网格,参照城市居民小区管理模式,筹建业委会、制定小区公约、开展楼栋评比、评选星级文明户,提升居民自治内生动能。将其他区域分为3个中网格,按照“邻里守望、责任共担”村规民约要求开展网格积分评比,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主动与辖区企业签订“大网格”共建共治服务承诺,通过企业为乡村建设发展出资出智、员工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村级治理,落实矛盾纠纷化解、群防群治、政策法律宣传等民生实事。赋能增效,构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制定完善顺江特色便民服务标准体系,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上墙公示代办事项。开展预约上门、延时、容缺预审等服务,精准建立“群众需求”“岗位认领”“事项办理”三张清单,构建民事代办队伍。利用近3000平方米公共区域打造“顺江广场”,开展广场问政,前移工作平台,了解村民诉求、解答村民疑惑,丰富全村群众及企业职工文化体育生活。夯实根基,构筑五支支撑团队。引导老村干部、高学历人才组建乡村治理智囊团,收集反馈村情民意,为基层自治和乡村振兴出谋划策。选拔老党员、老教师、法律爱好者组建法治乡贤团,入户宣传惠民政策、开展普法活动、化解村民矛盾。采集村民职能技能信息组建乡村治理能人团,解决水渠堵塞、房屋漏水、家电故障等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组织返乡创业人士、致富能人组建经验交流团,分享种植管理技术、讲解病虫害防御知识,增强村民栽培能力。邀请企业员工、爱心人士组建扶贫解困爱心团,无偿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提供关爱服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