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涪城农信联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03-11  发稿编辑:韩春梅

 

□  黄   胜  苏志飞  陈益明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扎根“三农”的百姓银行,涪城农信联社聚焦“插花式”贫困实际,围绕1130户2744人稳定脱贫任务,探索建立并逐步推广脱贫长效机制,全面完成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底线任务。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全面推进“阳光信贷”,推行“零等待,无缝隙”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广布便民设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奏响了金融精准扶贫的新“乐章”。截止2018年12月底,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42户,金额601.25万元,带动400余人逐步脱贫致富,实现评级授信无缝隙全覆盖。2019年将对全区980户2188名农村困难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完善贫困户持续增收方案,聚焦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脱靶”,狠抓重点难点,大力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加快推进“三改两建”,确保脱贫攻坚力度“不减退”,全面完成917户危房改造、900户改厨、670户建院坝任务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抓“早”字,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实施三级联动机制,联社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负责总指挥,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传达扶贫工作要求及上级文件精神,将扶贫任务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分社主任为基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落实辖内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和贫困户的评级授信、贷款发放及监督收回工作。同时,建立精准扶贫贷款台账,制定“全覆盖、无死角”的工作规划,实行领导班子包片区、部室包分社、分社包乡镇村居,点对点落实责任,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二是各分社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负责协调当地行政村两委支持,共建“金融夜校”,积极提供培训场所,有效组织老百姓听课。依托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日常活动阵地,按照“尊重老百姓意愿、贴近老百姓需求”的原则,通过播放广播、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让老百姓100%知晓精准扶贫及扶贫信贷相关政策,帮助老百姓学习金融知识、了解特色普惠金融产品,不仅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金融知识贫乏、诚信意识差等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讲诚信、求发展的热情。三是各部室指定专门业务骨干实行“制定方案+实战宣讲”的模式对全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部室、分社的每名员工都参与金融精准扶贫宣传与落实,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上的创新。
抓“准”字,优化贷款流程。为提高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办理效率,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涪城农信联社对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一是绿色办贷,入户调查全覆盖。根据涪城区金融办提供的贫困户清单,组织各分社扫村、扫街,逐村逐户调查摸底,与乡镇、村组第一书记及农户座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档案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授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和贷款办理限时完成制,只要条件符合、资料齐全,对贷款办理各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办贷开辟“绿色通道”,对有生产发展需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率达到100%。二是阳光办贷,加大投放力度。印制了《涪城区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明白卡》,在各分社、村委会设立“扶贫信贷服务专栏”,将贷款条件和流程、评级授信结果、客户经理姓名、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利率定价等内容公开,确保每一笔贷款办理都公开透明。对于有技术、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单个贫困农户,鼓励其用扶贫贷款自主发展产业。三是实施利率优惠,坚持“让利于民”原则,对发放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区政府准备了专项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利息补贴,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利息负担。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有效缓解了有劳动力、无致富门路贫困人员的就业难题,解决贫困就业人员21人。
抓“新”字,增强服务实效。一是完善扶贫小额贷款体系,打造信用工程“升级版”,引入“家庭贷”模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扶贫经营贷款主体应贷尽贷。二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带动脱贫。狠抓产业扶贫,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搭建贫困户与扶贫企业之间合作桥梁,将扶贫模式由“输血”转为“造血”,解决了贫困户的创收难题。三是借助存量资源助力精准扶贫。积极对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深入贫困乡镇开展专业服务、技术指导等工作,切实做到“一户一策”,让贫困人口收益脱贫。四是深化电子银行普及,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便民金融综合服务站与综合服务点建设,加大自助服务机具布放力度,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攻坚进程。至12月底,已建成标准农村金融服务点17个,自助银行8处,电子机具总量达到70余台,使村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小额存取款、查询、缴费、转账等业务。 五是紧密结合“蜀信e•惠生活”平台,引导扶贫企业与贫困户免费入驻网上商城,积极传授网店维护使用技巧,通过开展限时秒杀、满立减等特色主题活动等方式,为农产品找销路、扩销量,架起农资产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桥梁,拓宽了使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卖出。

2019年,该联社将以扶贫小额信贷、财政专项资产收益扶持资金项目为依托,通过“利益兜底”“利益分成”等方式,探索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增收项目,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新改建5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个水产示范养殖基地,3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个行政村都有1 个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带动27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统筹各方力量,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一帮一”技能培训,转移或就近就业贫困人员300人以上。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