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台县刘营司法所立足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方式,在降低监外服刑人员再犯罪可能性,维护辖区社区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严格监督管理,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严格落实两个八小时,做到每月参加学习不少于8小时,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8小时;二是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做到“两个必须”:请假必须有正当理由,必须到所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创建微信联络群,每天通过微信群汇报当日情况;四是通过手机定位app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的位置及活动轨迹等信息进行监控。
二、开展分类教育,做到因人施教
根据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结构,经评定,将矫正对象分为女性,未成年,财产类犯罪,暴力类犯罪,非故意类犯罪5类。综合社区矫正人员的性别、年龄、犯罪类型及家庭背景等制作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矫正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学习内容,并根据矫正效果实时进行调整。通过集中教育和分类教育相结合的矫正方式,大大提高了矫正效果。
三、丰富教育形式,提升矫正实效
一是将社会热点融合到每月学习内容里,寓普法于热点之中,大大提高了社区矫正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组织观看普法视频,不仅能普及法律知识,还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三是通过微信群推送法治文章,让普法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四是开展心理咨询,对某些有心理压力、不良情绪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其家人、村(居)干部一起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逐渐适应社会,重塑人生,得到社会的接纳认可。
自分类教育开展以来,刘营司法所社区矫正监管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无再犯罪现象发生。
(马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