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林 杨 杰
我们不仅要擦亮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绵阳)科技城,关鍵是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我们应当“怎么干”?2月20日,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后,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健就畅通科技金融结合通道,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城发展这篇文章表示,金融工作局将以此动员大会为契机,加大市委、市政府对支持科技城建设、产业发展提供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促进这些政策落地生根,让金融机构用活、用好这些政策,运用相关融资平台,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为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军民融合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聚焦加快发展精准施策,全力擦亮叫响中国(绵阳)科技城的“金字招牌”。
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门就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到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推进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吹响“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号角,到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大会擘画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线图”,科技城正向着“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目标阔步迈进。
全市金融系统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思考谋划全年金融工作:一是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去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金融机构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3.82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54亿元、增长12.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11元、16101元,分别增长8.1%、9.1%;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3860.3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258.87亿元、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存贷款规模位居全省第2位。二是抓住重大机遇,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稳金融”处于重要位置。稳金融要坚持“两手抓”,既要稳住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更要在此基础上稳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金融是稳经济的保障。实体是经济的肌体,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指出,金融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新服务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全市金融机构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稳金融的精神,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找准定位和切入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的共赢发展。三是围绕项目,切实加大要素保障。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工作实现了开门红。1月末,全市存款余额突破了4000亿元,达到4140.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6%;贷款余额达到2323.39亿元,较年初增加6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7%,存贷加权平均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12.13%。银政对接加快推进,1月24日市政府与省农信社签署了总额1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市政府还将与工行、建行等其他有意愿的金融机构陆续开展各项务实战略合作。截止目前,市政府已与省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省联社签订了总额3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银行业机构主动对接绵阳市纳入全国、全省的重点项目和本辖区内的重点项目,以及京东方、汉能、惠科等重点企业建设进度搞好同步金融服务,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层次。依托科技城建设绿色通道,坚持定期拜会国家、省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争取上级金融政策和资源支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审批权限、单列信贷资源、充分利用总行(公司)资金、债务融资工具、政府债务置换等保障实体资金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配置;坚持招大引强,吸引和支持境内外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来绵聚集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