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务“全订单”。年初开展农村群众文化需求问卷调查,变“以供定需”为“以需定供”,针对群众需求配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院校+村社”互助模式,开展定制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采取“主题教育+科教知识+农村公益电影”新模式,放映《巧用秸秆利环保》《惊天动地》等农村公益电影192场。
文化阵地“全配置”。投资100余万元,建设集电子书屋、远程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清仙海•智慧广电”项目3个。投资200余万元,在17个村(社)建成综合文化站、社区书屋、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35个,配置电脑、乐器等近200台(件),配备农技、法律、文学等各类书籍5万余册,采用“全年开放+兼职管理”模式,实现阵地使用率90%。
文化队伍“全覆盖”。选聘17名驻村(社区)文化专干,招聘60余名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艺术剧院文化志愿者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度参与村级文艺团队建设,挖掘本村特色文化资源编创群众文艺节目,组织开展村级文艺演出活动,成功培育龙狮、戏剧、歌舞等村级文化表演队17支,开展村级文艺骨干培训6期,参培人数300余人次。(仙海区宣传文化中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