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会高峰论坛推荐稿
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工、关注就业
——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主题发言
□ 绵阳游仙军民融合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曹 平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简要地概括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巨变:中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
2015年中国基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6.1%,四川省的城市化率是47.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1%。通俗地讲,中国现在已经“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市”。
农业劳动力比较效益严重偏低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1978年中国农业产值的份额占27.9%,但是到2014年的时候份额只有9.2%。另外就是就业份额:1978年是70.5%,到2014年的时候降到只有29.5%。从这个比例来看,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是社会平均产值31.2%,不到非农人员的1/4。
农业劳动力比较效益严重低估,促使农业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与此相应,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的涌入,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现阶段在4.2亿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了2.8亿,就是说农民工占到了整个现在城镇就业的比例是67.5%,占就业总人数的2/3。
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劳动力比较效益的主要方式
城市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城市化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设施与居住条件,有利于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有利于人们享受更优质的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这种劳动力的吸纳不会是无限制的,一定会在某个水平,比如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城市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在这个阶段,农业劳动力人均经营的土地面积必然扩大,种植、养殖业实现由过去人均一亩三分地的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的多样性
农业规模经营不能千篇一律。要吸取过去我们引导农业投资中贪大求洋的主要误区。一定要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为先导。
特色农产品要精耕细作,不宜盲目追求规模。在山区和深丘陵地带,利用独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开展适合本地特点的名优特新种养业,进行精耕细作,加强产品流通,突出绿色优质等特点。
大宗农产品要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在适合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地方,适宜进行规模化生产,可规划引导为大宗农产品的主产区。这些区域主要研究如何弥补机械化带来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研究多个品种轮种,解决单一品种带来土地营养消耗、单产降低的问题。
近郊农业做好城市菜篮子。时令蔬菜是一个劳动投入比较密集,考虑运输半径、运输成本和供应及时性问题,城市郊区比较适合城市菜篮子工程,亩产值上万元比较普遍。但是,要特别注意环境污染问题。若环境污染严重,应当引导产业迁移。
粮食安全应对政策的紧迫性
农业劳动力锐减很快到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现。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劳动技能或者其他因素,50后和60后是目前农业劳动力的主力军。80后(除了专业人士)基本没有种植、养殖经验,相对缺乏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比较效益问题,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渐缺乏。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50、60后从劳动力市场退出,农业劳动力锐减很快到来,青壮年劳动力未见回流,现在农村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现,粮食安全政策研究迫在眉捷。
鼓励规模经营,提高粮食单产。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着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困境。中国农地流转的比例达到30%多,其实并不低。但是,土地流转加快以后,土地的租金和雇工费用上升,农地规模经营利润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08年-2013年间,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每亩流转地租金年均增长18.4%,每亩人工成本从175元提高到429元。由于地租和雇工费用快速上涨,农地经营利润下降。2008年-2013年间,三种粮食的每亩净利润从186元下降到73元,成本利润率由33.14%下降到7.11%。这说明经营规模扩大后,土地单产是下降的。
这是规模经营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从品种适应性试验、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施肥管理、田间管理,到作物轮作,避免规模化经营粮食单产下降问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