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胜 苏志飞 赵拉拉
2018年,绵阳农信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精神,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省委、省政府、省联社、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要求落到实处,聚焦年度14274户35666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225个贫困村退出、平武县摘帽、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4000户1亿元、10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2个农村金融服务示范村创建,金融精准扶贫劳动竞赛有效开展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真抓实干,确保实现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和产业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谱写新时代绵阳农信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新篇章。
着力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
一是全力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从当地扶贫部门提取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筛选有脱贫致富意愿、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作为信贷重点支持对象,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建立金融扶贫金融服务档案。一方面支持生产扶贫。针对有发展意愿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的贫困户,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结息方式,积极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确保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另一方面支持智力扶贫。持续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持续满足脱贫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采取“农户+两委干部”、“农户+第一书记”等“1+N”扶贫模式,借助村风控小组和驻村工作队,补充完善农户经济信息档案,深度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按照扶贫小额贷款的操作流程,积极向普通农户以及刚脱贫的贫困户发放农户贷款,充分满足脱贫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巩固扶贫成效,防止再次返贫、致贫。
着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收增收
一是加强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营销,通过制定详细的金融服务方案,从账户开立、资金承接、支付结算、代发工资、投资理财、信贷支持等各方面做好服务对接,做到金融需求全满足,金融服务全覆盖,争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二是以“农信+”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等各类“产业链金融”,为产业链各环节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信贷服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就业、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着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力特色农业品牌创建
一是有效满足“双创”群体的有效信贷需求。积极发放青年创业贷款、贫困党员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等各类惠民创业贷款,给予自主创业者强有力的信贷支持,助其创业致富。三做好富民产业金融服务。立足本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水平,大力支持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观光旅游、家务经济等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的金融服务,通过发放生产经营贷款、观光旅游业贷款等惠农贷款,以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是不断优化信贷投向,积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确保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着力做好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扩大扶贫政策知晓度
一是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及成效的宣传解释,要落实到村,精准到户,组织有关人员“上门”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并结合10月17日全国第六个扶贫宣传日活动,通过社员代表大会、村社干部党员会、院落会、“农民夜校”、“脱贫攻坚我在行动”、“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等方式普及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在各分片包干村适宣地点建立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栏,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点、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在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栏公示。做到每个贫困村有宣传栏,每户贫困户有“明白卡”,已授信贫困户有“连心卡”每个示范村、点、基地有宣传牌,达到每户贫困户清楚知晓扶贫小额信贷适用对象、范围、额度、期限、利率、结息、贴息相关政策的效果。
着力做好对口定点帮扶工作,打造金融扶贫示范区
一是要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培育脱贫产业,注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对8个帮扶村细化年度目标计划,制定个性化资金物资、产业发展、扶智扶志等具体帮扶方案,明确责任人、目标、重点和措施,按季跟踪进度及效果,确保实现精准脱贫退出目标和预评估验收;二是要加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金融服务示范村创建工作,强化工作督导,全力推进创建,11月底前要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人行验收。平武县要努力争创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同时优化金融扶贫环境,让更多贫困户小额存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跨行、跨地区转账、生活缴费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扶贫信用环境建设,努力将贫困村、贫困户全面建成信用村、信用户,切实提升提升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着力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履行“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职责,落实农户走访、政策宣传、评级授信和政策协调,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将诚信理念深植人心,促进贫困户“以信用换信贷”;二是对评定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探索实施差异化贷款利率和金融服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三是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联合公检法等权利机关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推动人行征信报告运用范围,不断净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为金融助力精准扶贫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着力健全金融服务工作体系,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布放自助机具。合理布放自助银行设备、EPOS机、POS机及“农惠通”等自助机具,设立便民服务点,方便村民自助办理金融业务。
二是持续推广“蜀信e”。积极引导客户使用“蜀信e”转账、查询、手机充值、水电缴费、火车票、汽车票购买等服务功能,享受足不出户的便捷生活。
三是积极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充分利用新一代电子银行平台和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四是积极宣传96633电话银行、短信银行和微信银行。通过村社服务站宣传专栏和驻村金融联络员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客户使用,为客户提供7*24小时业务咨询、账户查询和挂失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五是大力推广金融IC卡智能运用。积极推广金融IC卡,持续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金融服务。探索与医院、学校、养老等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提供贫困人口挂号就医、医疗结算、健康养老等金融服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