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游仙区凤凰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助农增收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10-19  发稿编辑:韩春梅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游仙区凤凰乡实施的第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如期完工,项目的竣工,为凤凰乡的产业发展、乡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14年底开始实施的凤凰乡钱库村、乜家村、紫气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共建设水泥公路和生产道30.98公里,沟渠27.24千米,蓄水池38口,土地平整7771.65亩,坡改梯777.85亩,精修塘堰17口,硬化田埂7570.2米,合计投资达2000万元,该乡基础设施建设被推上一个新台阶。

深入基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凤凰乡钱库村、乜家村、紫气村这些边远山区落后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凤凰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心。2012年,乡党委班子换届后,乡党委书记鲍鸿飞一到任,就深入到全乡各村调研,下基层,踏勘每一条乡间小道;拨荆棘,察看每一条沟渠;访业主,探询丘区山村产业发展之路;听民意,了解群众最迫切期盼。凤凰乡党委、政府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当地实际情况及群众意愿,并申请在钱库村、乜家村和紫气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该项目很快获得了市、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和大力支持。在市、区、乡、村、社各级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终于在2014年底正式实施。

全力配合——攻坚克难建设幸福工程

该项目涵盖道路、沟渠、塘堰等多项内容,关乎几千人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容不得丝毫马虎。

为此,凤凰乡党委、政府安排专人积极配合设计公司工作。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呼声和意愿,道路建设尽量方便更多群众生产和出行;沟渠建设尽量覆盖更多灌溉面积,又能解决一些旱湾死角用水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凤凰乡成立了土地整理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参与项目各个阶段工作。

由于新建道路、道路延长加宽、损毁道路修复等工程需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给施工带来重重困难。在乜家村、紫气村进行格田整理和坡改梯时,损毁了村民大量青苗,当时正是小麦长势正旺的季节,看着一坪坪绿油油的青苗被连根拔起,村民们心痛不已。为了兼顾工程进度和群众切身利益,乡、村、社干部三级联动,亲自进行协调,面对面与群众沟通,听诉求、讲利弊、化矛盾,最终消除了群众的顾虑,赢得群众的满意和大力支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各级干部每天亲临施工现场,遇问题及时处理、遇矛盾及时化解。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但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问题,在设计许可范围内微调,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增减工程量。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派两位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同志驻守现场,严格指导、监督每一处工程施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施工方整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该项目于2015年5月全面竣工,施工中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和上访事件,同时也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凤凰”涅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不再难

“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土地整理项目为凤凰乡钱库村、乜家村、紫气村换了新貌,也为村上的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钱库村“十里荷塘”观光旅游带发展的瓶颈,现一条条硬化便道从荷塘穿插而过,满足了游客“画中游”的欲望,为荷塘及周边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凤凰乡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村环境也靓丽起来,乜家村的产业也在无声无色中发生变化,3社的村民再接再厉,又发展苗圃100余亩,引进新品种核桃100余亩;看到3社村民积极性起来了,7社的村民也不甘落后,开始种植新西兰、枣红王等5品种桃树160余亩;“现在凤凰乡变化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我就不打算出去打工了,准备在乡里种点经济作物。”9社的村民罗晓光如是说。像罗晓光一样,9社的村民共计种植60余亩30000余株香樟树;而13社的村民从成都彭州引进生姜、甘蔗,种植面积达80余亩。除了乜家村在悄悄发生变化,钱库村、紫气村的发展也是不容小觑的,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近务工机会,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已不再是难事。

“现在道路四通八达,下雨天出门都不沾泥巴;渠系健全,再也不用担心农田的灌溉用水;荷塘的观光道路修好了,今年的荷花节吸引游客几千人,咱们凤凰乡的名气也大了!”钱库村1社村民唐富荣高兴地说。
(李善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