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以整合新农合功能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利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就医、缴费与新农合补偿“一卡通”的操作模式,实现了传统合作医疗证与居民健康卡的“证卡融合”,为全区卫生信息数字化服务揭开了新的一页。
上下联动,高效推进发卡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游仙区居民健康卡集中发卡启动仪式于2014年12月10日在芙蓉汉城三期广场举行,区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向到会乡镇干部、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人员代表做了动员。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居民健康卡的发放由政府主导,区卫计局将健康卡按乡镇整理后逐级下发,并组织发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辖区居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在户籍所在村组或居委会签字领取。截止2015年6月底,全区发卡率98.5%,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统筹协调,优化用卡环境
一是做好网络接入。区卫计局通过与商业银行、网络运营商等部门沟通协调,全面推动应用环境改造工程。目前,全区VPN网络、基层系统全部建设完成,共部署读卡机具600余套,自助查询终端30余台,基本实现了居民健康卡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服务全流程应用。二是完成数据录入。在网络连通和机具部署完成之后,安排各医疗机构及时在基层系统中进行人员、科室设置及药品耗材的等基础数据录入,并着手修订服务流程、组织人员培训,为居民健康卡的运行提供先决条件。
多措并举,探索功能整合
居民健康卡应用初期,由于辖区群众缺乏对居民健康卡的依赖,持卡用卡率较低。为此,一是发挥农合优势。在我区居民健康卡全面发行及省基层系统与新农合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背景下,鉴于新农合工作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整合新农合功能为突破口,探索居民健康卡与合作医疗证的“证卡融合”。二是争取上级支持。主动与省卫计委卫生信息中心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联系,结合功能整合的具体需求,对基层系统的功能应用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制定出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持卡诊疗报销流程。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围绕功能整合后居民健康卡的使用,在对医务人员采取“集中培训、重点辅导”的基础上,向辖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印发通告6000余张,安装户外广告6幅。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出台持卡就诊优惠办法,如开辟绿色通道、发放小礼品等,引导和培养参合农民树立持卡用卡意识。
成效斐然,实现各方共赢
一是简化服务流程。整合前,患者就诊需要走挂号、就诊、划价、缴费、取药、报账六个流程。整合后,只需就诊、缴费、取药三个流程,在节约了医疗机构人力物力支出的同时,持卡患者就诊报销时间缩短了近一半。二是减轻农民负担。就诊时,持卡参合农民在门诊缴费环节同步完成新农合补偿结算,患者只需缴纳自付部分费用即可。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院时预缴部分费用,出院时持健康卡直接在结算窗口办理新农合补偿,减轻了全额垫付医疗费用的压力。三是强化基金监管。与新农合功能的整合,一方面突破了证卡融合存在较大难度的瓶颈;另一方面,规避了传统合作医疗证信息不准确、参合农民共用一本合作医疗证的弊端,强化了对农合基金的监管,实现了传统合作医疗证和居民健康卡的完美过渡与融合。持卡就诊率由功能整合前的不到5%到现在的90%,整体带动了居民健康卡在卫计领域的全面应用。
(阳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