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台县水务局推动民生水利精准扶贫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7-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  三台县水务局  成忠国  羊   波

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推动民生水利精准扶贫,打造全川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为县域贫困乡镇、村社的科学发展,尤其是三台南路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水务保障,为全县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民生支撑。

高度重视——水利精准扶贫

水务部门的主战场在农村基层,水利扶贫的突破口更是在偏远农村。三台南路地区长期受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资源禀赋差、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经济底子薄,民生条件差,多项指标远低于市、县平均水平。据测算,截至2014年底,南路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600元,其中7个偏远乡镇的村社道路、饮水水利、产业人居等民生问题较为突出,贫困发生率达到18%,土坯房占28.8%。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我们坚持把水利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保障项目资金重点安排,农水设施重点支持,着力夯实县域贫困地区的水利基础。我们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突破口,切实跟进“再造一个都江堰”实现“农耕区全域灌溉”。现已完成病险水库整治84座,精修塘埝4203口,累计修复、改造机电提灌泵站1060台、1.82万千瓦,新打抗旱机井104口,建成蓄水池、水窖6841处,疏通渠系8161公里,打造规模以上防洪堤14处40.2公里,完成水产品总量1.86万吨,产值3.9亿元,建成集中供水81处,解决饮水安全35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7平方公里,各类水工程蓄引提能力达6.24亿方,规划设计灌面109.68万亩,完成有效灌面79.81万亩,全县上下解决因水致贫的蓝图已经形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台县水务局以水利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模式,推动机制、体制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强化党员干部职工面向农村基层开展挂职帮扶,切实搞好渔业水保经果技术培训,支持“叶树元爱心协会”捐资助学,支持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面向农村基层完善水利服务,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防汛抗旱服务,弘扬科学发展、民族复兴正能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广泛肯定。

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绵阳市水务局都十分重视农业大县三台的发展问题,坚持在规计、建管、投入、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十二五”以来,各项涉水投入超过1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可以说,三台水利已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期,水利扶贫具有坚实的项目基础和资金保障,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坚决打赢水利扶贫攻坚战。

科学定位——水利精准扶贫

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实现“农耕区全域灌溉”,要结合全县“十三五”水利规划,推动以广利乡10个村、协河乡8个村、双乐乡7个村、景福镇4个村、紫河镇3个村、宝泉乡2个村、建中乡2个村共计36个村为重点的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三台南路)试验区民生水利建设,切实保障全县精准扶贫140个村,贫困农户29876户,贫困人口85692人系列相应范围的农水基础设施项目对接,力争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1.59万人。同时,还要对城乡饮水安全、排洪除涝、五小水利、农网改造、水库整治、灌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摸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落实改革方案,找出切实可行的民生水问题解决办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水利民生新基础,确保2020年达到目标。要通过6年的不懈努力,全面新增、恢复以南路镇乡为重点的蓄引提水功能和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建党100周年时,使得贫困村社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饮水安全有效保障,产水相融水平显著提高,防洪安全达到标准,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并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的新小康同步。其中:水利扶贫攻坚要以省市县委的《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为纲,准确把握好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在目标任务上,要注重水利改革发展与重点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联动攻坚;在实现路径上,要注重因地制宜与区域水利效益整体发挥相统一,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

扎实推进——水利精准扶贫

打赢水利扶贫攻坚,关键在于问题导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必须紧紧盯住制约因水致贫的难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项解决。省市县委研究制定的多个扶贫专项行动中,水利扶贫肯定是重要内容。按照部署、结合实际,县水务局党委、行政班子研究制定了下一个五年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大水利扶贫措施,坚持在重点上全面突破。一是开展饮水安全行动。因为饮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前后,省市县党政领导特别强调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解决,这是硬任务、也是军令状,必须落实好。所以要紧盯目标、超常努力,确保“四个100%”,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全县饮水安全的“硬骨头”在以“鲁班集中供水站”为重点的综改区,所以要把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的首要任务。要牢牢抓住宏达投资集团与都江堰水利产业集团所签署的《三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合作协议》,利用“都宏水业”这个平台,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以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通过村造册、户建卡,精准到户到人,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贫困地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通村达户全覆盖、户户都有清洁水,进而提高贫困区域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二是开展水源保障行动。以武引灌区骨干水源为支撑,争取项目资金2.9亿元,抓紧开建祠堂湾中型水库工程,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600万立方米,新增农业灌面4.8万亩,同时解决县城50万人的战备水源问题。另一方面,要科学开发利用好全省第三大人工湖——鲁班水库。鲁班水库现有蓄水量2.7亿立方米,2013年以来,通过大力取缔网箱渔业,还一湖清水于民,水质已逐渐好转,湖区旅游开发成为新的可能。要科学整合六沟十二湾八十九座岛山,突出文明生态的理念,邀请高水平专家对鲁班水库打造童话水世界实施策划、规划和概念性设计。三是开展产水配套行动。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中央或省级小农水、水土保持、渔业新村等项目建设,打通农灌毛细血管“最后一公里”,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强化“到田到土工程基本配套”,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四是深化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示范,有序实施好管灌、喷灌、微灌、滴灌等一系列高效节水措施,到2021年,构建起“塘、池、堰、渠配套,蓄、引、节、灌结合”的用水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跟进新的水务支撑。五是开展水生态治理行动。着力实施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及中小河流治理,搞好“清水工程”、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电网改造和水电新农村建设,完成小型病险水库整治扫尾,打造安全堤防护岸,夯实河长警长。到2021年,主要江河及重点溪流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水土国策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更加强化,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六是开展改革支撑行动。完善农村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跟进县乡抗旱服务,保证农水效益长久发挥。要以小型水利管理改革为重点,突破“五小水利”产权改革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推动运行管护,加快确权登记颁证,到2021年,全面实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

党建保障——水利精准扶贫

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三台县水务局认为:一定要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房”综合治理,切实改进落后地区的末节渠系、供水管网、小型水库以及塘、池、埝、沟、泵“五小水利”。要通过“项目落地”,扎实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实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南路“综改区”,就是要牢牢抓住最后一公里“缺水致贫”老大难,解决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现目前,“综改区”水利老化、损毁严重、淤堵严重、整治滞后,一部分群众饮水安全形势严峻。为此,三台县水务局将按照“饮水为先、以水定产、民众参与、改革水权、生态建设、水村相融”和“连片、够用、适用、实用、带动”的思路进行。一是规划投资1574.67万元,通过鲁班供水站主管网延伸163.45公里,解决“综改区”7个镇乡场镇及区内36个村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规划投资8171万元,通过整治向金、太茂、向广、向西、向黎、两河等6条支渠95.1公里,解决和通畅生产生态用水问题。三是规划投资1.67亿元,新建、整治排灌渠355.64公里,山平塘223口,石河堰68道,蓄水池574口,小型泵站45座,全面提升群众用水条件。四是规划投资477.5万元,完善高品质水产品养殖结构,确保生态健康养殖,拓展新型渔业380多亩。
总之,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推动民生水利精准扶贫,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快推进县域经济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转变,从局部治理、末端治理向系统治理、源头保护转变,从而有效完成“治水、兴水、节水、管水”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全国、全省农业大县三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三台县水务局一定要迅速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采取超常措施,狠抓项目争取、建设进度、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水利扶贫攻坚新成效,为打造全川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谱写中国梦三台民生水利新篇章而不懈拼搏!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