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科技进步的“绵阳路径”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5  发稿编辑:韩春梅

 

——我市加快推进科技发展综述

□  王海艳

5月1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25个由我市主持、参与的科技成果项目荣获2014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二。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这些殊荣是对我市推进科技进步的又一褒奖。

荣誉的背后,是我市加快推进科技发展进步的一系列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打造“政策洼地”

聚集创新创业要素

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探索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经验,开发科技资源“富矿”,推动科技发展进步,是国家使命,更是永恒课题。

2012年12月14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罗强坚定地说:“要加快释放科技潜能,加快把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市委书记的一席话,在全市上下激起创新创业的巨大热潮。

优惠的扶持政策,是加快聚集创新创业要素的重要“法宝”。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争取下,国家正式同意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和4项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省委、省政府还专门出台支持科技城建设的10条政策措施,支持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

结合绵阳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23项支持创新创业政策和33项“涌泉计划”支持政策,实施“千英百团”聚才计划……

如今,国家、省、市三级支持科技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绵阳正在成为西部地区的“政策洼地”和“创新特区”。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成为各项创新创业要素汇聚绵阳的源头活水,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绵阳正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投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先后吸引13577名回绵或到绵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绵创新创业,其中硕士生985人、博士生304人。

强化资金保障

以“输血”激发“造血”

“入驻绵阳前,几乎是孤军奋斗,没有政策支持,又缺乏资金,可谓举步维艰。”谈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市场化,通美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华峰颇为感慨。他介绍说,入驻绵阳后,公司已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补贴、创新创业基金等专项资金扶持,目前已建起秸秆气化试验基地、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被业界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市以金融“输血”激发创新创业主体“造血”,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方式,打出一系列金融创新“组合拳”,强力保障创新创业资金。

去年,我市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由2000万元增至1亿元,并采取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发出“勿等贷”“科技宝”“精英贷”等10多种科技金融产品。
据统计,去年,市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向2046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4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150亿元,累计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1.49亿元。

优化服务环境

营造最优“众创生态”
“公司创办初期运转不佳,幸好在绵阳得到了创业辅导、技能培训等扶持,才使公司转危为安。”入驻金家林软件创新中心(B区)的绵阳市蝴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龙说。同蝴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样,入驻孵化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策划咨询、手续代理、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我市鼓励创新创业、容纳大众创业的主要承载平台。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综合、专业等类别的孵化器,竭力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策划咨询、手续代理、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精心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34个孵化器,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米;到今年4月,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到5415户。
我市还通过持续举办科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市场,先后成功帮助西结微波、豪斯特无人机、特飞科技等一批本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取得订单、赢得市场。
不仅如此,工研院也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开拓市场,助力企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技术、资金、市场等难题,形成新产品、新产业,助力绵阳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越走越顺,有效拓宽了市场。去年以来,工研院先后对社会发布产品成果近60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