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田明霞
到羌山深处,建起“羌王竹海”
2015年5月17日中午,在老北川人赵义兴的带领下,采访车在北川擂鼓镇楠竹村那条新建而成的水泥村道上前行,七弯八绕的路边山坡上,到处都生长着楠竹,无边无际,犹如来到了蜀南竹海。
进入楠竹村2社,穿过那竹牌坊,赵义兴带着记者穿梭在自家新建的竹楼、竹屋里,高兴地说:“2014年年底,村里的8公里水泥公路修好了。我建的‘羌王竹海’旅游接待中心也于今年五一节正式开张了。”踏过“羌王竹海”里长达5公里新建的林间小道,来到紧靠厚曲山顶的悬崖边,站在新建的八角亭边眺望,山下的山东大道、吉娜羌寨一角尽收眼底。
返回楠竹村2社,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二层竹楼里的产品陈列室里,竹餐具、竹文具、羌酒竹筒,还有利用竹头雕刻的寿星、大禹、佛头等木工艺品,精美别致。离竹楼不远的火煻灶房里几个师傅正在烹调竹宴席:竹毛肚、竹燕窝、竹笋蛋、竹胎盘、竹笋汤………这些都是来自北川陈家坝山村 的汉子赵义兴在此牵头完成的。
赵义兴是已成为大地震遗址的北川大酒店的董事长,他说:“地震后,北川大酒店已成为老县城里的地震遗址。但是国家政策好,我仍想为北川父老乡亲做点实事。”于是,在北川党委政府支持下,2009年上半年,赵义兴来到北川擂鼓镇楠竹村,承包了300多亩楠竹林,这6年来,赵义兴在楠竹村2组先是建起了竹工艺品加工厂和办公竹楼,请来了蜀南竹海的工匠,开发各种竹工艺品。现在又建起了竹海接待中心,方便游人。
水泥道通,竹海深处有了“林家乐”
记者看到, 楠竹村的竹海深山处,11户当地老百姓也建起了“老农夫生态园”等休闲林家乐,其中的“黄家大院”主人黄安银是楠竹村主任。 “楠竹村有林地12000多亩,盛产楠竹。几乎每家村民都分有竹林,但山高路险,以前竹林并没给村民们带来多少收入。村民们一般靠种黄连、厚柏等药材和核桃、玉米等维生,生活有些艰难。”黄安银说,村民们挺感谢赵义兴这样的企业家进深山,帮助、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
大地震后的这几年,记者多次到楠竹采访,踏过破旧村道的泥泞路,走过异常陡峻的的悬崖边上转弯坡道。到了这次采访,采访车终于可以经过水泥村道,穿越过各式各样的楠竹林,到了山顶一处平坝上,只见几幢旧竹楼矗立其中,其中还有一座是竹结竹村采访构公厕。放眼望去,远山层峦叠障、竹林深处云遮雾绕。
村干部说,这些旧竹楼是“5.12”大地震前,山外一个女老板来此承包修建的,准备建“竹家乐”。“由于地震致山路常不通,女老板暂缓投资修建。但是,老北川人赵义兴来了,他带着我们村民,想方设法地挖掘这片竹海的价值,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村民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赵义兴的多方垫资下,昔日泥泞破旧的碎石村道也终于变成了水泥村路。赵义兴说,楠竹一身都是宝,他会带领当地村民一起,继续利用当地的竹林资源,生产竹木家具、加工竹笋绿色食品、研发竹丝毛巾和竹液中药等。
今生梦想,在新县城里重建北川大酒店
回忆往事,赵义兴说,“5•12”大地震忽然来袭时,赵义兴被扇出北川大酒店大厅外,转瞬又被扇出门大外,左腿陷入裂开的地缝里,赶紧扯出后,地裂合拢了。当时,砖头瓦块乱飞,伤了赵义兴的身,惟独没伤到他脑袋。赵义兴逃生后,迅速带着员工冒险去废墟里拖出了14人,直到当晚9时,他把40多个从废墟里逃生的人组织在北川大酒店前的坝子里。
赵义兴看见凝聚着自己大半辈子心血的北川大酒店虽屹立没倒,但整体断裂,三楼塌成一楼,从8层楼变成了5层楼,他心如刀绞。回首来路,赵义兴作为北川羌山农家的长子,高中毕业后,离家去深山伐木,到建筑工地上打工,后来组织乡亲拉起一支建筑队,最多时曾带领家乡的1000多个兄弟姐妹,到乐山、眉山、雅安等地修公路架桥梁。艰辛的打拼,让赵义兴积累了财富。1983年,赵义兴将打工所赚的第一笔余钱,捐给了自己曾读过书的陈家坝小学,购买课桌椅。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捐资4万多元,支援陈家坝中学的修建。2000年,赵义兴拿出20多年的积累,投资6800多万元,于2003年在北川老县城里建起了三星级的北川大酒店。极具羌族风貌的北川大酒店占地24.6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其中临街营业房有3000多平方米。到大地震前,累计接待外国嘉宾2000多人次,国内宾客24万多人,赵义兴告诉记者,他现在除了继续努力,和村民一道把北川楠竹村、猫儿石村、茶坊村等3个村的高山楠竹变成致富宝外,还有个梦想就是重建北川大酒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