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和怯场
高考前的焦虑与怯场困惑着许多考生。一是由于高考属于重大考试,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焦虑;二是由于考生对自己考试有过高期望值而造成的,家长和亲朋都说自己能考上,而考生自己又缺少自信心,从而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三是考生思维定势造成的,认为高考决定命运,容易出现怯场。考生父母和老师应给考生减压,允许考生焦虑,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考场上用快速放松法。 考生可以在考场上利用快速放松法缓解紧张情绪:配合深呼吸,即将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双手平放桌上,在深呼吸的同时,收紧双拳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出,并随之放松肌肉,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但不要求考生极度松弛,放松的标准是能正常答题。
家长该注意些什么?
◆不能期望值过高,不要过多的唠叨,不要与人家攀比。
◆不要经常询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孩子每一次检测的成绩,不要太多的关注,太多的询问。关注的太多会使得学生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和反感,甚至会导致学生为了取悦家长而自欺欺人,从而贻误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时机。
◆不要过分呵护。考试时不一定要陪,以免打乱孩子的生活节奏。是否陪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因家庭矛盾给孩子的心理增加负担。
◆要经常给孩子树立信心。老师和家长应经常鼓励孩子,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要经常对他们说:“你能行”、“你尽力了就是好样的”、“成功是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的,相信你是最后的胜利者”等鼓励的话,使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
◆多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
◆高考前不要与孩子讨论高考志愿的填报问题。
(本报记者 李红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