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围绕“五个新”做好商事制度改革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3-09  发稿编辑:韩春梅

 

□  蒲泽春

2月3日,绵阳市委罗强书记在市工商局呈报的《绵阳市2014年市场主体发展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感谢你们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新的一年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力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全省第二位。”2月6日,市委吴群刚副书记也在此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自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先后给予了5次批示肯定工商工作。

去年3月以来,绵阳市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国务院印发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五个新” 做好商事制度改革,即:保障措施有新办法,宣传服务有新途径,业务指导有新机制,信息互动有新平台,市场准入有新成效,积极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业务指导有新机制

市局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对企业注册登记监督管理的业务指导,确保商事制度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同时,进一步规范工商注册登记行为,着力提高全市企业登记质量,切实防范登记风险。

一是开辟学习专栏。在工商系统内网和《绵阳工商》刊物上开辟专栏,设置了政策法规、政策解答等栏目,同时编发改革动态等专题简报,让负责登记的干部既明确改革重大意义,又熟悉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建业务工作群。基层登记干部通过市局建立的市、县、所三级业务骨干QQ群提出问题,科室干部及时解答;通过业务群即时发布登记通知通告及相关信息、图片和业务知识,让大家参与其中讨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适时收集问题。定时不定时向各局登记股及窗口负责人收集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解答的及时答复、指导,反之则请教省局领导后再作答。四是组织专题讨论。全年组织召开了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登记质量、企业经营住所等讨论会,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后,进一步明确要求,拟定文稿印发实施。五是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新修订的《公司法》,及时撰写《探讨《公司法》修改主要内容》,在案审会上探讨交流。针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及时对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在省工商学会组织的“工商执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并发表在《市场监管论坛》、《四川工商》等刊物、媒体上。针对代市政府拟定《放宽经营场所登记的具体办法》,多次到基层工商局、所调研座谈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信息互动有新平台

商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市局主动搭建信息互动平台,让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改革动态,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集中各方力量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商事制度改革扎实稳妥推进。

市局积极将每月全市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同比情况以手机短信的方式,按时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系统内相关领导;积极将绵阳市场主体发展分类情况与周边地区作比较分析,并上报市委常委办、政研室等部门;积极将工商部门经验做法、改革动态等,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市局业务科室还在市、区(县)有关部门培训会上及绵阳诚信协会、绵阳市场信息协会交流会上解读工商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去年7月24日,市委罗强书记在市工商局呈报的第33期工商行政简报《绵阳工商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及第34期工商行政简报《绵阳市2014年上半年市场主体登记情况分析报告》上作出批示:市工商局工作主动、服务到位,工作成效明显。望继续努力,营造好的创业环境。市长林书成也在该简报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市场准入有新成效

自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绵阳市工商局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工商职能转变的主线,努力为创业者降低准入门槛和开办成本,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经商环境,激发了社会投资热情和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出改革红利。社会各界对工商系统实施的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和国务院关于前置改后置的政策落实等措施满意,市场主体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充满期待。

截至今年2月底,绵阳各类市场主体达223999户,其中:企业44301户,个体176567户,农专社3131户。去年3月1日至今年2月底,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3363户,平均每个工作日设立登记127户。其中新设立企业9714户,注册资本达337.78亿元,同比增长110.31%、58.95%;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31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19户。从登记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去年3月1日至今年2月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9509户,同比增长117.45%,占新增企业总数的97.89%。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