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市环保局 裴 力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屋建瓴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战略目标,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入改革的决定》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整体战略部署。市环保局领导班子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带领全市环保系统坚定信心、击鼓奋进、以七个着力,为谱写美丽中国绵阳篇章奏响“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序曲。
完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开展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试点评估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实现企业自律、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推动我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强化源头防控,着力夯实美丽绵阳环保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评前置,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企业进入,发展和引进清洁环保产业企业,不断调优结构。大力推进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管网后建筑。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以及规范化运行,大力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持续下降。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强化环模城市建设,着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构建政府统领、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机制,以巩固提升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并持续改进为重点,坚持“建管并重,突出重点,城乡互动,整体联动,协调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和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
强化重点治污,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持续深入开展全市小流域水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水、气治污为重点,向污染全面宣战。按照《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推进油气回收和煤改气工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改善能源结构,强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全力防范重金属、危化品企业的环境风险,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有效遏制环境污染。
强化风险防控,着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
进一步完善环境监察执法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察执法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环境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社会参与执法的群防机制,大力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重点流域重污染行业水污染专项整治,开展环境安全风险大排查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总量减排、核与辐射环境安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矿山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等专项执法检查,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整治一批污染企业。扎实做好环境信访维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强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进一步健全环保机构,配齐班子队伍,有计划逐步充实县乡一级环保力量,加强监察、监测、核与辐射等专业人才引进。全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得硬、能力上水平的专业环保队伍。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污染源监测监控能力,逐步实现环境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推动全市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实现全面达标。
强化环保产业,着力形成环保经济增长极
全力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动环保产业项目进入园区发展。支持重大环保产业创新攻关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推动环保产业深入发展。结合绵阳本地实际和需求,引进和扶持一批科技型秸秆综合利用环保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本地环保龙头企业。积极配合全市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资金雄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住绵阳,充实我市环保产业发展领域,引导和带动绵阳环保企业加大发展,构建完善我市环保产业发展大格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