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特大地震,绵阳市中小企业损失严重。为支撑中小企业恢复发展壮大,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合作,积极为中小企业“输血”。截至目前,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灾后已向中小企业贷款221.5亿元,同比增长13.89%,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2.1亿元,同比增长16.31%,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灾后恢复发展。
地震中,全市中小企业受损3323户,直接经济损失合计244.28亿元,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呈明显下滑趋势。在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多个方面展开了金融服务支持。一是创新金融产品,促进民营经济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制定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先后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保理”等金融业务,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推出大型集团公司的配套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质押贷款等渠道为各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丰富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内容,引导各金融机构改进对企业的信贷营销方式,建立科学的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意见》的要求,与成长型中小企业签订金融服务双边承诺服务协议,优先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授信、贷款、支付结算、财务管理等优惠服务。(本报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