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风雨征程七十载 继往开来谱新篇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4-08  发稿编辑:景秀丽

—— 热烈祝贺梓潼县人民医院建院72周年暨新院乔迁之喜

 

地震前门诊楼.jpg

 

2011.10.28.JPG

 

被幽幽七曲山、清清潼江水环抱的梓潼县城是一块褔地,在县城东郊的东环路上,一栋呈对称“上”字形的现代化建筑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梓潼县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梓潼县人民医院新院,她的落成,标志着梓潼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的台阶,有着72年历史的梓潼县人民医院又翻开新的一页,梓潼人民又在家门口迎来了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回眸 七十余年县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1940年7月,梓潼县城西街城隍庙昭忠祠21间房屋及四周空地共2780平方米成为卫生院院址。1940年11月15日,梓潼县卫生院正式挂牌成立, 1949年梓潼县人民政府接管卫生院并进行重新改组。

1956年2月,梓潼县卫生院更名为梓潼县人民医院。

1958年,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县人民委员会在县城东街核拔土地30亩,修建新院。1964年秋完工。新医院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由9幢砖木结构平房组成,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沐浴改革的春风,梓潼县人民医院也开始发生变化:新建了门诊大楼;添置了A超、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等基本医疗设备,并开展了直肠癌切除、人工肛门成形术、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等手术,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从区乡卫生院充实到县人民医院……

进入八十年代,医院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科室和专业设置日趋规范,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健全,400毫安X光机、纤维胃镜等一批上万元的医疗设备陆续装备医院,病床增至170张……

1993年是梓潼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外科主治医师王常通过公开招聘,一举夺标,成为医院历史上第一位招聘院长。医院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当年就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此后的十年,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机制逐步健全,专业设置逐步完善,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医护水平显著提高。医院还先后修建了住院大楼、内科楼、放射楼,装修了门诊大楼;并新建56套职工住宅。一些大型设备如日本东芝全身CT、日本岛津800毫安X光机、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等也先后投入临床。

1997年3月,梓潼县人民医院被卫生部命名为全县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二级乙等医院。2004年4月,是梓潼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欧阳运隆为总支书记、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依靠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非凡的胆识,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使医院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几年来,医院的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以10%和15%的速度递增。在抓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医院还投入1000余万元,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2009年,医院门诊人次达19万,全年收治住院病人9600余人次,业务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大关,医院资产总值近6000万元,实现了医院发展史上新的跨越式飞跃。

改革 七十年盛誉载桑梓 人民医院服务人民

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公立医院,梓潼县人民医院一直是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充当着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羊,站在医疗卫生工作的最前沿,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服务桑梓,造福人民。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百分之九十的服务对象来自农村,而“看病难、看病贵”又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保证广大患者有病可医、有病必医、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是面向农村的基层医疗单位亟待解决的课题。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梓潼县人民医院就制定并采取了对农村特困病人医疗费用实行优惠,挂号费和部分医疗费用实行减免等措施,受到广大病员的欢迎。至今,这一规定不仅仍在继续,而且在减免形式和内容上有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2005年以来,医院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提高技术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新时期的办院宗旨,把沟通医患关系,惠民富民,构建和谐医院作为主要抓手,制定出了《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方案》,《关于控制人群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措施》等规定,先后三次对医疗费用实行下浮,下浮幅度达10%~20%,对部分手术费用实行限价,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药品实行“阳光采购”,并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促进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和合理收费。与此同时,医院还通过设立导医台、用药咨询处、查询处,城内免费接送病人等措施,缩短就医流程,方便群众就医。2009年1月以来,医院还每月通报医生药品使用量,对排名在前十名的医生实行领导谈话制。医院还规定了各科室药品所占比例上限,无理由超过标准的,对科室和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实行经济处罚。同时,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与病人医疗费用明细查询制,严格执行收费标准。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药品管理体系,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药品比例与病人费用持续下降,真正把方便让给了病人,把利益让给了病人,把时间让给了病人。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以来,医院就直接为病人让利达300余万元,为特困病人减免医疗费用达100万元,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

帮扶指导,送医下乡,是梓潼县人民医院数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基层卫生院医疗质量较低等状况,近几年来,医院充分发挥专业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定期组织医疗队深入各乡镇巡回医疗。医院将定点扶持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并形成制度,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还确定仁和、石牛两镇卫生院为辅导医院。2007年,医院又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以上,并对下派人员下派期间的医疗服务情况和技术帮扶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近几年来,医院还免费接收了100余名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来院进修和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为条件较差的乡镇卫生院赠送了价值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受到了乡镇卫生院的好评。

作为全县医疗、教学、科研和急救中心,从建院伊始,梓潼县人民医院就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地区几十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和急救重任。无论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惊动国务院的梓潼县大安公社“汞中毒事件”,还是九十年代初,七曲山108国道特大车祸事故,医院都是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迅速派出医疗队,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挽救了无数群众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医疗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都有很大提高。1993年6月,经梓潼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梓潼县急救中心成立并挂靠该院,全县医疗急救工作真正驶入正规化轨道。2003年6月,梓潼县人民医院新建了1150平方米,20张病床,功能完善的传染病区,并经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救治医院。传染病区于2005年1月竣工使用,使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近几年来,医院在处置各类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传染病防治等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和“5·12”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典”期间,全院共收治医学留观病人85人次,发热门诊初检病人376人次,救护车紧急出动63次,为全县“非典”防治实现零报告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荣获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非典防治优秀单位”的殊荣,院长欧阳运隆被市委、市人民政府表彰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发生,梓潼县人民医院立即组织和带领全体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启动了《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在院内林荫道搭建临时病房1000余平方米;第一时间抽调了20余名医护人员,在人民广场组建了梓潼县抗灾处置室和梓潼县抗震救灾急救处,急救处仅组建三天,就开展急诊急救手术21例,无一例发生意外及感染。5月19日深夜,当接到县上将住院病人紧急转移的通知后,200多名职工半小时内,从四面八方赶到医院,连夜将200余名病人及时安全的转移到县上统一设置的临时病区。在抓好本院抗震救灾的同时,医院还派出三名医务人员奔赴地震极重灾区平武和北川,开展医疗救援,据不完全统计,“5·12”地震期间,医院共收治地震伤员481人,开展急诊急救手术249例,出动急救车辆1000余次。医院党总支先后被梓潼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展望 人才强院再创辉煌

从1993年的王常到今天的欧阳运隆两届院领导对医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竞聘上岗、绩效挂勾;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医疗质量、监督机制……改革,使医院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给医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职工们感概地说:“几年来,我们推倒了一个旧医院,又建立了一个新医院……”

医院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购进了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GE单排螺旋CT,日本岛津630毫安X光机及数字系统,DR等一大批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此同时,医院还加大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推广力度,全院新开展服务项目30余项,并成功开展了人工股骨头置换,脾癌根治术,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会阴癌根治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带锁髓内针,a钉,动力髋的运用等新技术,绝大部分手术填补了全县的空白,参与完成的《胃肠环路吻合术及其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荣获绵阳市人民政府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重人才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先后选派100余名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地学习深造。1993年以来,医院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有88人取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目前,全院210名在编职工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105人。在编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人,占职工总数的9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61%。如今的梓潼县人民医院科室设置齐全,专业划分规范,人员结构合理,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密集的事业单位。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为主导,以质量为支撑,以管理为保证,推进医疗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强化专科建设,促进重点发展;坚持走科技兴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之路,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这是以欧阳运隆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为医院“十二五”绘就的蓝图。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梓潼县人民医院今后两年的主要工作,也是全县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一件大事。医院的创“二甲”工作,已列入梓潼县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目标的实现。一个管理规范,设施一流,设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将以全新的面孔矗立在文昌故里……

风雨征程七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新医院的落成让梓潼县人民医院迎来新的机遇,如今,梓医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实现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健康”的服务理念。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他们将以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聪明才智,在“二次创业”的征程中,努力描绘着,实现着属于他们的宏伟蓝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努力构筑坚强有力,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帝乡三十八万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