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我们的“绵阳”舰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1-13  发稿编辑:景秀丽

我突然意识到,从此以后,不管“绵阳”舰航行多远,她也走不出我们绵阳人的视线。

飞机已经离开地面飞向成都,大连在机翼下面渐渐被高空的云彩笼罩。打开手机,上面是“绵阳”舰政委刚刚发来的短信:祝一路顺利,期盼再来!

昨天此时,我们正在从成都飞往大连的飞机上——在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我们带着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前往旅顺军港慰问“绵阳”舰全体官兵——此次任务于我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我曾经以军嫂的身份多次造访军营,那整齐划一的营房,那傲视蓝天的高炮,那激越嘹亮的军号,那响彻云霄的军歌和那些雄姿英发的军人在潜移默化中不可置疑地熏陶过我的性格,使自己尚能在多愁善感的主旋律中偶尔表现出一片硬朗的血性。但是,对于中国海军的认识我却仅限于电影《甲午风云》中的惨烈悲壮和歌曲《军港之夜》的浪漫温情,而《航标兵之歌》的开阔与豁达又令我对水兵们蓝带飘飘的军帽、蓝白相间的横条海魂衫以及他们伫立船头玉树临风两手配合发出的旗语多了几分憧憬和想象……

因为飞机晚点,我们到达大连已近晚上7点。在冬日朦胧的夜色中,当身穿藏青色海军军官制服的舰长和舰政委出现在接机的大门口时,我在心里着实吃了一惊:他们看上去既不像泰坦尼克号的老船长那样满面沧桑地把岁月写在脸上,也不像当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那样刀琢斧凿地把刚毅刻在脸上。他们看上去年轻而稳健,英武而儒雅,热情而有分寸——这一切都与我的想象中方方正正两鬓斑白的船长形象大相径庭。后来我知道,我们的舰长有一个女孩般的名字,他叫张玉,出生于一九七八年,高中毕业那年直接考入大连舰艇学院,一毕业就上了军舰,从此再未离开。我们的政委叫郎咸文,我曾经严重怀疑他跟大名鼎鼎的香港教授郎咸平有什么瓜葛,他却很认真地说什么关系也没有。政委出生于一九七五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十三年前,大学毕业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在机场到目的地的1小时行程中,两位年轻的军官极尽地主之谊,从远程导弹到航空母舰,从周边形势到各国海军,他们侃侃而谈,不急不缓,其宏阔的国际眼光、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溢于言表的使命感与他们的年龄略显不适,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绵阳”舰隶属于海军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到达宿营地时,支队长和支队政委已率支队常委一班人在零下8摄氏度的寒风中迎候,令人倍感温暖和不安……大厅华灯齐放,正中悬挂着“热烈欢迎绵阳亲人慰问团”的横幅红标,这条标语以及标语下面那不大的台口使我联想起电影《英雄儿女》中祖国亲人的战地慰问团,不同的是,我们是从绵阳市来到“绵阳”舰,虽然空间距离远隔千里万里,但是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绵阳”,所以我的内心感受仿佛只是从绵阳的涪城区走到了游仙区。从支队长和支队政委那里我知道,我们支队既有驱逐舰又有护卫舰,其中驱逐舰是以副省级城市的名字命名,护卫舰以地市级城市的名字命名。听罢此言,我的虚荣心似乎受到了小小的挫折,于是我弱弱地打探:那么,我们护卫舰就是给他们驱逐舰保驾护航的吗?年轻的“绵阳”舰舰长立即答道:不是。紧接着他说,驱逐舰和护卫舰主要是以吨位来划分的,我们“绵阳”舰虽然吨位比较小,但它却是我海军主战舰艇。此番作答使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于是我心满意足地吃饭去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开始了慰问活动。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海上风大,活动不能如愿在甲板上举行,于是我们来到支队学习室。在学习室大门外,支队政治部刘主任和“绵阳”舰舰长、政委率“绵阳”舰全体官兵列队欢迎“来自第二故乡的亲人慰问团”。在宽敞明亮的学习室里,我们慰问团13人与“绵阳”舰全体官兵欢聚一堂,共叙鱼水深情。我们向弟兄们报告了绵阳市2011年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并代表全市人民向他们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绵阳”舰向慰问团回赠“绵阳”舰模型;北川县宣读受助学生亲笔感谢信并转赠家长手刺羌绣,“绵阳”舰回赠救助学生今年学习生活资费;随后,军地双方的文艺表演和真情互动将慰问活动推向高潮,最后,绵阳三台籍水兵徐海滨领唱、“绵阳”舰全体官兵合唱《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

这歌声怎不叫人热泪盈眶?这歌声怎不叫人荡气回肠……

慰问活动结束后,我们即前往军港参观军舰。

我们的“绵阳”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是海军同型舰艇中航时最多、航程最长、出访国家最多的最年轻的军舰。“绵阳舰”出访期间,总会在到访国安排“绵阳”舰对外开放日,接受当地居民对中国这片流动国土的参观访问,他们已经先后向3万多名参观访问者介绍中国绵阳市和海军“绵阳”舰的基本情况,为当地思乡心切的华人华侨带去祖国大量信息。2010年,“绵阳”舰出访新西兰期间,开放日计划从早上9点开始到下午2点结束,结果上舰参观者如潮,舷外码头排队如龙,关闭时间只得一推再推,不少华人华侨一踏上“绵阳”舰迎头就问:绵阳地震过后现在怎样了?“绵阳”舰官兵遂将事先编印的绵阳近况向众位观者一一发放,其情其景,颇像绵阳市驻海军对外宣传部……

舰长和政委带领我们参观舰艇各个舱室,从驾驶室到作战室,从水兵宿舍到水兵餐厅……他们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那些极为专业的装置及其功能,而我们却对那些在他们看来可能几近愚昧的问题更感兴趣:导弹朝前面能打多远?朝天上能打多高?怎样才能发现水下面的潜艇?紧急情况下救生艇不能自动打开怎么办?实弹训练时不小心把导弹打出国了怎么办?一发真家伙的导弹多少钱?……正当我们为每枚真弹的天价而目瞪口呆的时候,却听得舰长严肃的声音:“所以,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海洋的时代正在到来,而一个和谐的海洋则需要更加坚强的海防!”

此时此刻,海风强劲,冬寒刺骨。我们站在防滑的甲板上凭栏远望,湛蓝的海水辽阔而深邃,红嘴海鸥在海面自由地滑翔,和平的阳光从天上倾泻而下,远处的海面跳跃着钢琴声一样明亮而璀璨的波光。

夜里8点,飞机降落在双流机场。踏上四川的土地,我突然意识到,从此以后,不管“绵阳”舰航行多远,她也走不出我们绵阳人的视线。她是我们一片流动的乡土,载着水兵们对绵阳的眺望,也载着绵阳对水兵们的祝福;她是我们一扇漂移的窗户,窗外激荡着太平洋的涛声,窗内传送着科技城的力量;她是我们一支高飞的风筝,那英姿翱翔在辽阔的海疆,那线索缠绕在我们的心上……
——于2012年1月6日南航CZ4635大连至成都航班

作者系绵阳市委副书记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