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1-09  发稿编辑:景秀丽

2011年,绵阳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三加强”的总体部署,主动融入全市“三农”工作大局,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振兴图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截止年底,市供销社全面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业务目标和“三农”工作中的定量目标以及各项党务、政务目标,圆满完成千名干部进社区帮助工作任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务以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挂包帮、计生三结合)工作任务。

全系统全年实现经营服务总值47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农资供应4亿元,同比增长17.6%,为农创收12.8亿元,同比增长48.8%,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2%;实现社会贡献总额(含汇总利润、上缴税费、员工工资、缴纳社会保险)700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2%,其中汇总利润实现2300万元,比2010年增加536万元;实施9个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6%;改造新建庄稼医院127个、社区综合服务社39个,各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7%、100%;在安县、涪城和绵阳城区开展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改造新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113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226%;对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参资入股,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0%。

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一)经营网络遍布城乡

1.庄稼医院和社区综合服务社覆盖村镇。充分发挥自身网络优势,主动承担起全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抓住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机遇,以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重点,通过完善规划,明确目标,合理布局,选好承办企业,严格建设标准,注重功能完善,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指导服务,整合各类资源,年内全系统投入500万元,改造新建庄稼医院127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9个,全部通过相关部门检查验收,获得226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依托绵阳高级技工学校和各级农资行业协会,培训高中初级庄稼医生100多人。截止年底,全市共有700多人取得国家颁发的初中高级庄稼医生职业资格证书;已建成庄稼医院391个、社区综合服务社133个,经营服务辐射近80%的镇乡村。

2.“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向纵深推进。认真储备、筛选、申报和实施“新网工程”项目,全年实施项目6个,总投资4800万元,其中2个获得国家“新网工程”专项资金160万元;改造新建经营服务网点389个;农资、农产品、废旧物资、烟花爆竹、日用生活消费品及“三农”信息等六大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三农”的功能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截止年底,全系统连锁经营企业达到34家,比年初新增2家,配送中心达到27个,新增2个,连锁经营网点 3238个,新增389个。通过“新网工程”建设,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部门得好评,政府得民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3.切实保障农资市场供应,主渠道地位作用更加巩固。全系统灾后建成7个农资配送中心,同时升级改造农资连锁店,增强配送能力,提高配送率,市场保障能力大大提升。积极做好化肥、农药市级储备和管理,发挥抗灾救灾、调节市场、稳定价格和保障供应的职能作用。全系统农资供应数量和金额大幅度增长,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

4.垃圾回收利用全面启动,为城乡环境精心梳妆打扮。市供销社与市治理办紧密配合,组织市再生资源协会和市县回收公司,联合制定《绵阳市关于开展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城乡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在各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全面启动试点工作,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发挥优势作用,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全系统培育的8个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年内投资2460万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建、改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2个、乡村级回收站点113个,培训农村保洁员和废旧物资收购人员923人次,建立宣传栏58个,印发各种培训资料、宣传册49000份,收购可利用垃圾18800 吨,收购报废汽车730余辆,实现废旧物资购进1.037亿元。

5.批发市场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通过参资入股,争取项目资金,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大力实施绵阳市南鑫二手车交易市场、农资批发市场、剑南食品商城等专业市场建设项目,同时挖掘潜力,提升原有批发市场交易功能。截止目前,市供销社所属改制企业在绵阳城区兴办了7个年交易额上亿元批发市场,经营范围涵盖装饰建材、陶瓷,五金机电,食品、果品,日用百货等领域,三台、梓潼等县供销社所属企业也兴办了各级交易市场,全系统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已突破20亿元,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地方经济的主阵地。

(二)发展振兴基础更加坚实

1.奋力实施灾后续建项目。市供销社实行领导、科室定点联系项目制度,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与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年内,绵阳南鑫二手车交易市场、绵阳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供销技校实训综合楼、安县普及饲料生产线、江油农资配送中心5个新建项目峻工投入使用;涪城区天泰果品配送中心、梓潼许州南华宫市场改造2个项目即将动工;绵阳市农资批发市场继项目用地被他人摘牌后,正在抓紧协调重新落实。

2.组织创新取得突破,企业群体发展壮大。市、县联社对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现有网络体系、有效业务和人才队伍进行整合,走产权多元、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的路子,以资金、资产、项目支持换股权,对已改制的企业进行股权改造,对新组建的实体参资入股,社有企业数量增加,社有资产质量提升。

2011年,市供销社出台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和综合业绩考核奖励办法;江油市供销社恢复了企业集团,把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收回统一经营管理,将全部土地使用权由划拨转为出让;盐亭、梓潼县社加强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开发利用,与企业的股权联结增强;安县供销社对惠安公司股权重组,全面恢复了日用消费品经营。截止年底,市供销社全资和参控股企事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户,有离退休保障金等资产联结的企业6户;全系统独立核算企业达到116户,其中市县联社全资和参控股企业达74户。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上半年,市供销社继续认真履行市专合办职能,积极引领全市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和规范。下半年,在市和部份县市区专合办职能划出后,全系统转移工作重心,转变工作方式,通过参资入股,培育省市级示范社,重点发展运作规范、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密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年内全系统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其中参资入股8个。截至年底,全系统已发展各类专合组织79个,其中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入社(会)成员1.4万,带动农民15万户,发展商品基地150个、3.5万亩,全年实现加工经营收入11.5亿元,为农创收10.8亿元,对成员返利2241万元。

4.办好绵阳高级技工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市供销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研究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强化灾后异地重建、农民工及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技师学院申报和招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当前学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年内,学校新校区建设得到强力推进,实训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实现投资2500万元;完成招生900多人,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类学校中位列前茅。

5.发挥优势作用,参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亮点纷呈。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全市供销社把发展农村现代流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侧重点,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配套服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取得了突出成效。

截止年底,全系统在省、市新农村示范片投入资金5300余万元,实施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改造新建“新网工程”网点183个,发展参资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恢复和新建庄稼医院5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33个,改造新建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点30个,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231万元,超额完成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绵阳市供销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