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龙门镇加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12  发稿编辑:景秀丽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党委、政府帮扶的重要对象,为切实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7月底至8月初,绵阳市龙门镇组织全镇45名残疾人,利用5天时间,采取“四个注重”的方法,加强全镇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致富的能力。

 

一是注重宣传,加强引导,努力提高残疾人主动就业的意识。该镇针对部分残疾人存在着:“身残不能做事,一心只靠政府”的等靠思想,采取“集中宣传,分片调查,入户鼓动”的方法,先组织8个村和2个居委会的20多名村干部进行宣传分工,要求做到“镇到片,村入社,社入户”实施分层动员,入户宣传,人人见面,让其知晓培训的事,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宣传中主要向其讲清:“怎么做才能发展,怎么干才能兴家”,通过宣传鼓动使他们明白:“等靠没有出路,自强才能致富的道理”。从而使原来被动要我学变为主动报名我要学的培训好形势,全镇达到了有45名残疾人积极报名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超额完成了区残联规定的30名残疾人培训的指标。

 

二是注重计划,精心组织,确保教学有序开展。计划是培训的效果好坏的前提。为搞好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龙门镇采取“三先三后”的方法,在提前计划,提前准备上下功夫。即:先调查了解,后确定教学内容;先拟制方案后下发通知;先备课准备,后授课实施。该镇组织民政部门干部和挂钩村的干部进行分片走访,了解当前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掌握其致富的思路和残疾人最想学的实用技术等,并结合位处绵阳郊区,川西北高水蔬菜批发市场搬至该镇的实际,制定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案,并聘请绵阳市涪城区高级农艺师和本镇种、养殖能手等3人担任教员,进行分类准备,分时教学,从而,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是注重方法,灵活手段,努力使残疾人学有所获。为使培训效果明显,该镇实施“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与室外参观相结合,理论讲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相互交流与实地示范相结合。在蔬菜的种植上,由高级农艺师缪正炳从节能减排、节本增收、增产增收等方面为残疾人讲解了种植稻谷、麦子、油菜的免耕和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同时,组织残疾人参观了九龙的蔬菜大棚和青霞村的韭菜示范基地,并由专业人员现场传授栽培技术,现场解答残疾人提出的病虫防治、蔬菜储藏等疑难问题;在养殖业上,聘请了九龙村致富能手魏如青等,向残疾人传授了奶牛和饲养和母猪圈养及注意事项。为充分发挥残疾人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中,该镇利用一定的时间采取交流发言的形式,让残疾人相互谈论两业生产的体会,让其相互学习借鉴,这样即学了技术又增强了残疾人相互间的感情。

 

四是注重保障,搞好服务,积极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为给残疾人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该镇注重在培训保障上下功夫,事先与龙门中学取得联系,借用新修的教室作为培训课堂,同时,为残疾人设置了培训路牌、横幅,发放了相关宣传资料,以及为其购买了专业的种植、养殖书籍,从而使残疾人课堂学习后,通过书籍知识可以进一步得到理论升华。为使残疾人培训安心,该镇给残疾人每人每天发放30元的生活和误工补助,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