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种好“菜园子”保障“菜篮子”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安县蔬菜生产面临着五个新变化。一是菜田空间布局发生转移。二是蔬菜生产成本上升。三是蔬菜生产面积逐渐下降。四是蔬菜生产劳动力紧缺。五是环境保护、安全使用农药的要求提高。

 

“菜篮子”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才能充分保障“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也才能让菜农真正得实惠,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菜篮子”离不开“菜园子”菜贱莫伤农

 

种好“菜园子”,才能保障“菜篮子”。种好“菜园子”的主体是农民,要种好“菜园子”首先就要积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菜农生产积极性,防止“菜贱伤农”。

 

安县是蔬菜生产大县,2010年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54元,蔬菜产业在安县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而安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从2010年开始,安县农民新建一个标准化大棚,能够拿到8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补贴。此外,安县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如对蔬菜政策性保险;蔬菜良种补贴;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奖励;促进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设施农业发展以奖代补等。

 

 

建好“菜园子”装满“菜篮子”

 

保障“菜篮子”,“菜园子”必须提高产量、控制质量、创立品牌,要依靠龙头企业,以企业加农户和合作社的模式,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

 

传统的分散种植、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菜篮子”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检测,要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是要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超对接”让“菜园子”直供“菜篮子”

 

“农超对接”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解决农产品“卖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工作。目前,“农超对接”已在安县展开试点,安县森泰农业“呱呱蛋”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已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门店。

 

安县华联、东兴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实施订单农业、建立自有基地、强化冷链物流、密集布点、精细货品管理等措施,硬是把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至3%左右,把生鲜经营的毛利率提高到16%。安县确立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力争在2015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蔬菜专业种植村20个。

 

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是我国“菜篮子”的总体发展趋势。种好“菜园子”,必须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菜篮子”丰富安全的重要保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